大家好,我是春风不自醒。傍晚,当我得知我获得了最具思维发散奖的时候,我是震惊的。作为一个每天只能踩点完成打卡内容,中午趁睡觉时间瞄一眼头脑风暴的后进生,我对营里的各位运营长官和热情高行动力强的老铁,其实是心怀内疚的,总觉得自己让大家操碎了心。对于把这个奖给我的运营官和老铁们,我真的要表示十万分的感激和感恩。谢谢丹丹、queen、刘丽、筱柒、han、蛮曼以及其他的所有帮助过我和和我交流过给过我启发的运营官和老铁们!谢谢你们!
其实我自认不算是思维发散的人,如果非要说我的思维和大部分人有什么不一样的话,可能是我的逆向思维和质疑批判的精神比绝大多数人多那么一点点。那么,这一点点的不一样,是怎么保留和发展的呢?总结起来有三点。
-
保持自己好奇的天性和开放的心态
我自己非常幸运的是,我的原生家庭在对我进行教育的时候,没有抹杀我爱问为什么的天性。面对我问的各种奇怪的为什么,以及由此引发的层层追问,我的父母会努力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实在答不出来,也不会嘲笑我的问题可笑,而是让我自己去查书找答案。这在无形中保留了我的好奇心,而对事物的好奇,也让我变得开放和包容。 -
重视概念。凡事多问问是什么和为什么。
来叔说过,准确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有效思考的基石。我们的思维实际上是一张巨大的网络,里面由无数个概念串联而成。当我们接触一个新概念,大脑会首先比对这个概念和已知的什么概念能发生关联,可以说,旧有的概念是我们认识新概念的基石。由此可以想象,旧概念的错误、模糊、不准确,不仅影响你现在的认知,还可能在将来对你的思维产生多大的影响。每当接触到一个东西,我经常会想,这个概念是什么?它让我想到什么?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关联和区别?对这个概念我能查得到什么样的阐述?这个阐述合理吗?如果换成我,用自己的话会怎么表述这个概念?接触到一篇文章,我会问自己作者在说什么?持什么观点?他为什么持这个观点?这和他的身份经历有关系吗?他如何论证他的观点?他的论证是否有逻辑?他的观点是否有论据?特别是拿个人经历作为论据支撑的,我会特别小心,这个作者为什么挑选这些例子?这些例子真的能说明他想说的吗?这背后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可能性?思考足够了,我才会选择,暂时在现有的认知里接受这个作者所说的。 -
多读心理学。
在我看来,心理学是一门教我思考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告诉我我们的大脑是怎么思考的,组织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人类聚集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而在学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会发现来访者说的未必是的真相,每个看起来正常或怪异的表象后面,都藏着各种复杂的原因和动机。因为学心理学,从个人关注到群体到看到社会,会看到事情的很多面。我几个学心理学的朋友强大的批判思考能力也影响我,从多角度转换角色看待问题。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小总结,希望能给老铁们一点点启发。我也知道自己的思考还有非常多的不足、缺漏和错误,欢迎老铁们多多指正,也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