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正在积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信息统筹不够。比如,现在一些城市、重点县市、社区或农村都采取外来人员登记制度,但相关的信息共享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比如,A省B市高速出口下来一辆外地车,车主个人将信息登记后,登记部门就应直接向B市的防疫指挥部汇总。车主如果去A省B市C区D街道E村,那么B市指挥部应及时将信息推送至C区,C区应及时将信息推送至D街道,D街道应及时将信息推送至E村。而现在,信息登记采取的是最原始的办法,登记、统计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些信息基本上就沉睡在各个登记本上,除非发现问题倒追。而且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统计口径还在不断变化,范围也不断调整,这些宝贵的人力物力大部分用在重复或无效的劳动上。在即时通信和办公软件较为普及的今天,这相当于是在用大刀、长矛打一场现代战争。另外,各部门信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问题较为突出,公安有自己的信息来源,防疫有自己的信息来源,为了保密等缘故,没有放到一个平台上,从基层的情况看,多条线的信息没有很好融合。比如,值守卡口的人员,对防疫条线的重点人员信息基本上不掌握。以前,很多地方花重金打造所谓的“智慧城市”,现在真要它发挥作用了,却发现只是银样镴枪头,只管看不管用。不光地方的信息,其实,中管企业的民航和铁路等的信息也应当共享。前段时间,不断看到网上公告,说因出现确诊病例,然后寻找某航班或某列车几号车厢的乘客。这很搞笑,其实还用发布公告找吗?航空公司都可以直接给乘客手机发短信,铁路都采取了实名制,他们在更改航班或列车改签时都能实时推送短信,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当然,这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生命重于泰山,相信在烈性传染病面前,个人隐私保护应当让位于健康和安全。
二、抓重点不够。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法的精髓,应当很好地运用在疫情防控上。从湖北以外大多数省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村庄和城市社区,没有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因此,只要继续加大外来人员的防控,以及内部人员的出入,绝大多数群众的恐慌,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酒精、口罩、消毒液的过度使用,是没有必要的。虽然绝大部分村庄和城市小区的防控,事后会证明是虚惊一场,但现在抓严一些也是必要的。可是,这无论如何会大大削弱应该用在刀刃上的力量。比如,10个村庄只有2个有问题,我们却将10个人平均分配,1个村庄安排1个人防控,这就相当于把80%的力量用在了20%的非重点上面了。因为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防控力量不足,非重点用力过度,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风险,也就是说该加强的没有加强,该放松的没有适度放松。现在基层很多精力用到了各种统计和检查上面,因为多条线、多个部门都在调度,这也分散了本来就较为薄弱的力量。另外,防控应当依靠科学,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防疫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为辅,并突出重点,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现在动员大量的非专业人员安排到防控一线,这些不懂防护仅凭热情和干劲工作的防控人员,还经常开会聚集,然后又和大量其他人员接触,一旦出现问题会非常严重。现代科技手段应得到充分应用,香港重点人员戴电子手腕的经验可以借鉴推广,这对于把控相关人员的活动范围很有帮助。其实追踪外来人员,或掌握本地人员外出情况,由交通部门提供信息就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从国家层面来说,加快相关试剂的研发,降低成本,迅速而普遍地开展重点人群和疑似人群的检测,是降低此次疫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三、信息不够公开。群众为什么会恐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因此,很有必要迅速公开各小区重点人员信息。谣言止于公开,广州市公开重点人员所在小区的做法值得效仿,其实还可以再进一步。因为信息公开不但有助于让非重点区域的群众安下心来,也能让处于较为危险区域的群众额外提高警惕,还能发动人民群众,真正打一场人民战争。经过春节以来多天的值班、连轴转,基层的干部已经非常疲惫,白天的管控基本上问题不大,但一些不能完全封闭的小区或村庄,晚上还是防控的薄弱环节。让周围群众知情,就会为防控增加很多双监控的眼睛。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才会让疫病无处可逃。
四、加大防护用品生产。尽管大家都知道出门应当戴口罩,家里应当定期消毒,但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买不到口罩、医用酒精、消毒液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防护措施没有办法采取。即便各级从事防控的人员,相关物资也严重不足。而此类物品的缺货断档,会进一步加重群众的恐慌情绪。比如,在农村要求不串门、不聚集,但由于憋闷的时间太长,一些老人就在街头聊天。这些人员往往不带口罩,一方面是不习惯,也有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则是买不到。基层有很多酒厂或酒坊,经过简单改造就可以生产医用酒精,只不过没有相关的生产许可证而已。像这样的情况,就应当大开绿灯,让供求矛盾在本地得到迅速解决。比如,除生活必需品外,优先恢复消杀类产品的正常供应,让群众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能够得到落实,诸如此类。这些问题,都应当尽快统筹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