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30岁以前会觉得,人生只要够努力,够认真,就没有越不过的门槛,觉得自己可以打破所有壁垒。内心不接受现实是一堵足够厚的墙。所以常常会四处碰壁。30岁之后开始学着接受现实,慢慢明白人际交往中,不是每一次的付出就会有满意的收获。这是现实,但是也不必沮丧,生活有些时候也会给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这是对你认真生活的馈赠。
如何学会接受现实的不完美?怎么理解自己努力以后的不尽人意?《为何越爱越孤独》对许多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做了注释。其实就算再公正的回答,也会被解读出千姿百态的模样,这就是人,理解总是在细微出有着显而易见的变化。
本书是《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的升级版本。书名——《为何越爱越孤独》,它是在原先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做了更进一步的说明。心理学家武志红喜欢用生活里真实的案例为大家解释人们的种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作者武志红是当代心理学作家,他是一位内地资深心理咨询师。他一直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中国式个人,家庭与社会的种种典型现象。为大家答疑解惑,他的多本心理学书籍都是心理学方面的畅销书。
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其实人的成长就是这样,长大后的每个行为,都可以在小时候找到某一个参照。武志红强调说,孩提时的记忆或许不在脑海中,但是却在内心深处,看似遗忘却常常若隐若现的影响着现在的生活。
就像大海的浪潮一样,受到月亮的影响,有潮起也有潮落。儿时的经历,不管愉快的经历,还是生活的创伤,等多年以后因为当时环境的相近,或者相似的场景,某一些留在心底的记忆就会反馈到现今的生活中。
孤独,是人常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多数人却固执的以为孤独是被抛弃的象征。就像所有孤独和朋友聚会没有邀请自己的那种孤独,是被孤立的,被遗忘的。孤独,在大多数的国家的文化中,一直也是个贬义词,虽说“它”常常被各类文学爱好者披上高雅的外衣,但是也难以掩盖它通体所表现的清冷,武志红说,其实孤独是生活的常态。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倒觉得,能真正体会孤独是幸运的。孤独应该喧嚣社会的奢侈品,只是很少有人可以品味它的真谛。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自己。做一个内心真实的自己。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只做一个辛苦劳作的母亲;不能因为生活压力太大,就只能做一个拼命工作的下属。人有很多种身份,但是无论何种身份也不要忘记内心真实的自己,不要被一个身份约束,做一个内心多样而充实的人,内在的丰富多彩会让我们接受孤独,并欣赏孤独。不要只被一种身份控制,更不要想着控制别人。
在海边沙滩上玩过沙子之后就会明白,如果把沙子握在手里,握的越紧,沙子从手里溜走的就越快。万物同理,人也是这样,越想把某人束缚在身边,某人越想逃离,当然这里我不是单指恋人关系,其他的关系也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比如,父母对子女也是一样的,有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管束的太严苛,造成孩子逆反的心理就会越严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是物极必反的自然法则,更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大多数的人越喜欢的人越想靠近,谁喜欢靠近不喜欢的人呢?!如何处理这些亲密的关系?是我们心底不可言明的孤独。无处诉说是孤独的发源地。越爱越深,越深越孤独。
想得到就要先失去。我们若想看清周围和世界,就要学会放下内心的“小我”。放下不仅仅是为了看见,也为了成长。
爱过之后,会明白孤独也是生活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