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元旦,万达网络科技集团被爆出大规模裁员,据说本次裁员后只保留只能部门,从6000名员工裁至300名,裁员达到95%。
《时间的朋友》2017跨年演讲里的被引用最多的那句, “你必须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这些人没能留在原地。没留下并不是因为不努力,努力与回报的关系是什么呢?
今天希望通过古典老师的《跃迁》,来审视一下这个问题。
公司里,Celina和Tina这两位90后姑娘在2018年第一个月的选择完全不同。
凭着学历,情商优势,努力一路打拼到亚太区职位的Celina决定跳槽。因为她觉得作为传统行业,公司的整体风格太慢,市场演化强度太低,刺激太弱,业务存量已经消耗殆尽,如此个人回报自然不会高。她要借势起飞,找能将努力放大的浪头,去互联网公司闯闯。
Tina决定多休几天年假,因为过节一直加班,去年的假还没有休完,希望公司明年实现预算,奖金最好比去年多一些。万一实现不了也没关系,经济形势不好就结婚,先离开上海回老家。
为什么相隔一两年,曾经水平相当的人中间,就突然有人迈上高台,眼界,想法,能力,可以调用的资源完全不同。这就是《跃迁》的核心理念,利用底层规律放大个人努力。
个体的发展,努力是内在的动因,而社会发展的势能是外部的洪流。如何找到巨人的肩膀,做风口上的猪?
知识越发廉价,外脑无限扩充,趋势如何预测?
邻居一个五年级孩子,告诉我她的秘密,作为公立学校的小学生,她下课10分钟,厕所跑着去,喝水没时间,总怕赶不上学习的节凑。从上学就在提前赶追高阶课程,但如果问她四年级的课程,她一多半已经想不起来了。
这听起来和成人世界穷-忙-活的循环没两样。知道这种努力廉价无用,但如何建立新的循环打破它?
既然专注是最宝贵的,配备外脑存储又如此方便,那么最重要的是从信息海里抓趋势的洞察力。
势能是比较宏观的,普通个体很难独立预测,但联机是很好的方式。比如S商学院提供的百度问答签约机会,就是平台卡位,百度为了与知乎,悟空PK,必须扶持问答板块,目前还是初始阶段,政策倾向十分明显,做好问答可以树立个人品牌,导入流量。
罗胖跨年的六种脑洞,回答的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等,都是他对中国发展机会的趋势的洞察,罗振宇也在不断的与其他企业家,深入探寻联机求证,他的正常跨年演讲也融汇了各方观点与启发。
一边根据职业敏感度,洞察本行业发展态势,一边要盯住时代风向。重大的商业和技术突破,往往都是应用和认知方式带来范式突破。
范式突破有点不可捉摸,不如一件事多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思考,不要被定式禁锢,再进一步研究自己的范式。
判断高价值区,做更少但更好的事
当下最好的案例就是,数字力股票投资,平日利用五大财务比率多看财报,关注行业动态和新闻披露。保留至少25%的家庭现金资产。定投并等待大事发生,进仓好公司股票。做长期投资而不是低买高卖的投机。
高价值区不断在变,但高竞争态势不变。
为进入高价值区做好准备:
1.积极心态——下定决心且笃定
2.一项/几项垂直深耕的专业知识——先锁定价值区域再附加个人优势对比
3.链接能力——多层叠加的社交圈
整体推进,不是先100%投入1.再100%投入2.再100%投入3.
而是快速循环,边发展专业知识边巩固积极的心态,边和圈子里的牛人,朋友深入探讨,增强高度链接,再相互给予笃定的信任与信心。
冲向高价值,就必然脱离舒适区,竞争态势不减,压力可想而知,传统行业转一圈,高价值行业转五圈。腾讯游戏工作模式是724,很多保险公司早就997,724模式多年了,身处头部占尽先机也必须付出代价。竞争越激烈越可以坦然验证身处高价值区。
幂律分布,努力移动到头部。
不断的抓重点,二八法则,二八法则的二次方,二八法则的三次方。不断攻占各个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的推动力。包括外来Uber在内多家网约车公司唯滴滴独大,经过血腥搏杀,充分竞争的互联网时代,是几个头部与众多长尾的时代。时机和占位放到了个人努力的前面,赛道卡位,力争占据头部。
比起在小公司低价值高优势的当核心员工,想呆在高价值高优势的第一阵营很难。需要一次次的逼自己登上战场,因为不上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优势,顶多是场外臆测。
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个人理解就像高考填志愿。志愿是未来,并非眼前数理化,文史哲的分数优势,定位未来高价值领域,再进行优势培养,减少两者的差异。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一些理解,准备好自己,把握范式的聪明努力才使跃迁成为可能。对当下势能的洞察正是撬动杠杆,激发的突变的风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