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9-26强基计划,第四课

2022-09-26强基计划,第四课

作者: Diana_58d9 | 来源:发表于2022-09-26 16:23 被阅读0次

    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是特定的环境背景(前提A)下的产物(行为B),又都会反作用于发生该行为的内部或外部环境(结果C),任何一个行为都延续着这样的前提--行为--结果的序贯联系,在这个序贯联系中,行为直接由前提刺激引发的,这类情况称之为应答条件化;行为由结果则进一步影响的,这类情况称之为操作条件化。

    任何一个行为都有前因和后果:如果A引起B,叫应答条件化,也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如果C引起B,叫操作条件化,也就是操作条件反射。

    (一)行为主义:

    三个口号:

    1、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能看到的;

    2、我们能够看到我们所想知道的;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所需要的是刺激、反应、强化,惩罚

    例:我骂你一句(刺激)你肯定有反应(反应)

    行为主义的先驱:巴甫洛夫和桑代克

    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的狗,经典条件反射,A引起B,应答条件化

    2、桑代克:桑代克的猫走迷笼,“尝试--错误”定律

    3、华生:“刺激--反应”模式,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不管遗传因素,给我一打婴儿,我能培养成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由C引起B,由结果导致行为

    5、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替代或观察学习;自我奖赏或批判;人可以调控自己的行为。

    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刺激相同,反应不一定相同,一个人在饭桌上讲色情笑话,有的人哈哈笑;有的人脸红;有人的骂这人不要脸;有的人离开餐桌。

    例:用手从几个人的头上划过,有的人感觉很温暖,安全感,过去有人用这样的手势,对他很友好;有的人哆嗦,恐惧,因为过去有人打过他脑袋;有的人没有触到就跑了,因为他在这个事上有创伤。这就是刺激和移情

    强化和惩罚+温柔的坚持

    正强化:给一个好的刺激,使一个行为持续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使一个行为持续

    正惩罚:给一个坏的刺激,使一个行为减弱或终止

    负惩罚:去掉一个好的刺激,使一个行为减弱或终止

    正强化和正惩罚谁都会用,负强化和负惩罚我们心理工作者要学会用。用负惩罚要了解孩子最喜欢的,相对他来说重要的,撤掉最重要的。

    例:农村孩子到城里上学,父母说谁学习好,就不用干农活(去掉一个坏的刺激,负强化)

    孩子 非常不喜欢洗碗,如果从70分考到90分,就不用干家务(去掉一个坏的刺激,负强化)

    孩子说谎,他爹打他,不说谎(给一个坏的刺激,正惩罚)

    孩子说谎,不让看动画片,不说谎(去掉好的刺激,负惩罚)

    学习:1、习惯化:拍巴掌,第一次一哆嗦,一直拍,不哆嗦, 习惯了;2、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化)由C引起B;3、应答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由A引起B

    判断的概念,内涵是对所掌握资料的分析和综合,判断(外延)分为性质判断和程度判断

    资料的内涵是作为依据的材料;资料外延包括:语音,文字,影像,录音,图片等 

    是不是能成为职业咨询师看两个方面:时间和实践:有时间但没有实践:拿证20年,没做过个案;有实践但时间不够长,每天5个个案,做了一年。李老师每天早上写1000字,需要1-2个小时,也需要态度,需要理论功底,用理论解释工作和生活,不断练。

    (二)人本主义: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例:十一左右,在五四广场附近住,有喷泉,一小伙,乞丐,躺在石板上,对一个女性说:你能不能给我点钱,我买吃的。一个女性:你洗了脸我就给你;乞丐说:你给我钱(生理需要),我就去洗(尊严的需要)

    例:打扑克,有的人打扑克,为了赢钱,买吃的,生理需要;有的人,一个人在家害怕,满足安全的需要;有的人,和一群人玩,归属的需要;有的人,为了赢,满足尊重的需要;有的人打扑克是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做同一件事,每个人满足的需要不同。看到行为,满足哪种层次需要?要学会以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按需求理论,员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喝粥型员工,不谈理想,不谈公司愿景,我为养家糊口,满足生理需要;喝酒型员工,不在于喝什么酒,在于和谁喝,看看公司的这套东西能学进去,对他自己有没有用;喝茶型员工,为合作,品茶。

    2、人本主义中有个概念:自我和自我概念,也就是自我概念:我以为我是谁,有人是虎,但他认为自己是猫(自卑),有人是猫,但他以为自己是虎。人活在自己认为当中,而不是活在真实世界中。

    3、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二级教材讲)

    (三)认知心理学

    认知就是心理怎么想,行为就是怎么做。行为主义是不管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它只管刺激和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是过程就是认知,认知是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

    精神分析的认知是认识-领悟疗法,认识-领悟中的“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 “觉察”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

    普通心理学的认知就是认识。

    认知流程:是由紧密衔接的若干阶段组成的,首先是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经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这就是知觉过程。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件做出评价,对当前事件加以解释,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期。这些评价,解释,预期进一步激活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

    结论:知道哪些不可改变--避开;知道哪些可以改变--治疗。

    (四)人性心理学:郭念峰提出的。

    1、人性有三种属性(外延):生物属性,精神(心理)属性,社会属性。人性的内涵: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2、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依据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讨论心理自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的规律。

    3、心理动力:来自三种本能,个体保存,种族延续本能;探究本能;依存本能。

    4、个性心理: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在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健康的心理。矛盾是动力。

    5、情绪和健康:高兴时,是因为需要得到满足,进一步思考:什么需要得到满足?不高兴是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思考: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关注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五)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他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状态。心理健康就是相对平衡状态。例:脸上长色素斑,能接受,心理就平衡;不能接受,心理就不平衡。关键是能不能达成平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9-26强基计划,第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rx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