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月亮:(编辑:卢卢散文想法
谬哉,橹摇欲撼海 ——试析《雷雨》之鲁大海

谬哉,橹摇欲撼海 ——试析《雷雨》之鲁大海

作者: 东吴学园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16:37 被阅读55次

    吴月竹

    雷雨,汇成那个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

    有人在抗争,有人在维护,有人在不平,有人在顺服。在这股大潮来临之前,鲁大海是冲在最前面的反抗者,也是被时代压在最底层的殉葬者。他是整部戏里最简单最单纯的人物,但他的简单,也使他更耐人寻味。

    矿上的所见所闻所行,将鲁大海打磨得棱角分明,赤条条的愤怒与恨意让他的反抗绝没有拖泥带水。怒斥权贵,举枪杀仇,这样的抗争精神令人大快。但我每每读到这类文字的时候,总是有着隐隐的担忧,产生这样的一种预感:他的刚烈倔强,多恨寡爱,似乎注定了他难得善果。

    合上书,细细思量,体会渐深。

     对于鲁大海这个人物,教科书式的标准评价是:“鲁大海是一个有胆量、有行动力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

     “质朴”、“直爽”我赞成;但是“头脑清醒”,我认为这恰恰背离了鲁大海的形象。因为,撑大他的胆量左右他的行为的常常是情绪而不是理智。这和他生活在社会底层长期遭受到压制直接相关;这种压制,使他愤怒与不平的情绪在狭小的空间里长期累积而不得释放,一旦遇到宣泄的出口,情绪的力量瞬间就会冲破理智的阀门喷涌出来,他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和“头脑冷静”的标准 ——沉着镇定,有法有度相比,实在相去甚远。决定一个人性格特点的,不外乎两个关键性的要素:一者为外部环境影响,二者为个体生理基础。后者提供了性格发展的可能性,前者则决定性格发展的现实性。鲁大海的性格,正是内外交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决定了,他是那个秩序的坚定的破坏者,我们可以支持他去破坏那个秩序,但不能否认,在理性和精神层面的品质,他是有缺陷的;不能因为那个秩序是旧秩序,坏秩序,就证明他是没有缺陷的,甚至通过填补忽视他的缺陷来使之达到完美呈现,这是不可取的。

     一腔义愤,一腔热血,说干就干,恨不得杀尽天下富贵之人,这种梁山好汉式的英雄主义,有勇气,也是愚氓。

    试想,如果梁山上人人都是李逵,没有吴用宋江的策略和头脑,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同样,我们从鲁大海身上,看到反抗旧秩序的宝贵力量,但那只是一种反抗的力量而已,是否有用好这一力量的能力,那是另外一回事。即使如一些人一样,从革命的角度来看,道理也是一致的:当初,由穷苦农民组成的队伍为什么能既破坏一个旧秩序又建立一个新秩序?因为这支队伍拥有一批有思想、有纲领、有策略、有理想的组织者的教育和带领。

     总之,鲁大海,确实有行动力,但,头脑没那么清醒,因为他的思想和理智从来就没有在情绪之上展开过。

    那就进一步再来分析他的情绪情感吧。他的情感真实而鲜明,恨由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在一些赏析文章中不屑突出的部分,本人却觉得有深挖一层的价值。

    鲁大海恨周萍、周朴园,连带着天真的周冲也一起恨了;进而发展到了恨整个周家人,顺带上自己的妹妹也恨;他的仇恨从周公馆扩大开来,以致蔓延到所有富人阶层。能因此简单地概括他“嫉恶”吗?不能,周冲和他妹妹显然不是恶人;具体而言,他更贴切于“仇富”,因为阶层落差的不平而“仇富”。——仇富,是一种心态,无关乎善恶;甚至在阶层严重分化的社会,可能还是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显然,富人不全是恶人,当时富而行善爱国者,也不在少数。如果既是富人又是恶人,便可以成全他的嫉恶如仇;如果既是富人又是好人呢,恐怕作者没给他这样的机会来表现他的态度。从他的上述表现来看,他也没有这么复杂地思辨过。他的态度和情绪,比较原始,甚至本能,这是无疑的。

    所以,他不应该过早地被说成是代表广大的人群而后能够改变历史的代表,所有的个体融入和参与改变历史是有条件的,他尚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忠于人性,他是具有现实利益诉求和本能需要的人,他可能会让我们联想到一类人,那是因为他真。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为,鲁大海这个人物,在“行”和“思”之间,“行”是勇敢的,“思”是欠缺的;在“爱”和“恨”当中,“恨”是主导的,“爱”是鲜见的。这就是思想、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中衡量下来,鲁大海的形象。

     有人便责怪作者,说鲁大海这个人物形象太单薄。我认为,其实不是。他是太简单了:经历简单,头脑简单,思想情感世界当然就很简单。本来,在积贫积弱的当时,贫苦的矿工,包括农民,也没有多么复杂。简单、真实是他们生活的原本的样态,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它。只是,面对不平,许多人表现麻木,选择忍受,而他能够爆发出来。于是,为了弥补这所谓的单薄,就被解读为那个群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其实,他成为这两者之前,还需要有一个在思想上被开化的过程。

    一部好的作品,如生活一样真切。本文中,我尝试着把鲁大海放到人性的天平上来进行观察,把说教式的解读过滤掉,让文学回归于生活,回归于时代,这是让阅读真正启迪思想获得真知的开始。因为,鲁大海是被一些评论者注水虚胖最严重的人物,所以,这也是笔者择而论之的动力。 当主要人物的命运大都在一场雷雨中戛然而止的时候,有人论说道:鲁大海的名字就是作者在隐喻,在革命风暴到来之前,他如同一只坚硬的橹,在大海上奋力地摇着定会掀起惊涛骇浪。

    橹摇欲撼海?谬哉!其实,作品中的鲁大海的结局没有人知道,作者也没有对他进行什么特别的设计,这是否也证实了:个人的确就像那支撑船的橹,雷雨过后,风平浪静时,你还是那支橹,——是用来撑船的,不是起浪的;起浪的,永远都是海面上吹来的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谬哉,橹摇欲撼海 ——试析《雷雨》之鲁大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sa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