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篇第6章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怎样才算是明察?孔子说:”像水那样慢慢渗透的谗言,有切肤之痛的诽谤,在你那里行不通,可以称得上是明察了。像水那样慢慢渗透的谗言,有切肤之痛的诽谤,在你那里行不通,可以称得上有远见卓识啦。”
《颜渊》篇第7章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去治理国政。孔子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取信于民。”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在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在这二者中先去掉那个?”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顶多是饿死,但自古以来,人都难免会死去。如果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信任,国家根本无法存在。”(政府的信用危机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
第6章感想:“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如何明智地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人。当你对某件事很生气的时候,问一问自己,这有没有可能是我的推理呢?这个问句很适合调整、梳理家庭关系。举个例子,在家庭生活中,爱人做了某件事、说了某句话,孩子做了某件事,让我们很生气、很烦恼。但这烦恼可能是来自我们的推理,而非事实本身。这样一想,烦恼真的会减少很多。再比如现在上网课,学生进课堂晚了,中途关摄像头啦,立马推理他在玩游戏啦,在偷懒,然后自己很生气。其实没有必要,只要指出他的错误行为,让他改正就好了,没有必要推理他在干什么或者想干什么。这样做既顾足了孩子的面子,也安顿好了自己的情绪。关键是我们没有放纵大脑去“干坏事”,这才是难能可贵的。时刻提醒自己“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我们就会成为有远见卓识的人。
第7章讲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孔子认为精神的地位永远大于物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持家为人之道。精神的东西不能垮,物质的东西可以随着境遇进行调整,但是精神的东西什么时候都不能降低标准。我们常说一个人精神富足,就永远是阳光的、能给人力量的。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钱、梦想和坚持》。我有梦想,并且一直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太关心钱,所以到现在还是一穷二白。
钱在生活中占比90%,精神只占10%。但是这10%的精神是原子核,钱是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一旦原子核不存在,电子就没有了存在的场,也会消失殆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