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阴历的正月初十,寒假已经进入尾声。这个假期里,我们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我们拥抱世界,感受各地风情;我们埋头书海,尽得书中之趣。书包,可以让它在柜子里沉睡;课本,暂且让它在书包里安眠……
可是,自今天开始,当这个假期余额不足的时候,当新的学期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书包从柜子里拿出来,应该把领到手的新课本从书包里请出来,开始预习呢?答案是肯定的,是的,是时候了!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当然如此。在新学期即将开始的时候,利用寒假里这最后的几天时间进行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预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听课的效率。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知道哪些地方自己看得懂,哪些地方理解很困难,通过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听课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有目的、有重点,老师讲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听明白,还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纠正自己理解的偏差,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预习之后的作业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其次,预习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学习决不只是听教师讲,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自己学”。一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是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的,预习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一些让我们羡慕的“学霸”之所以在开学后显得学得轻松,成绩却无比傲娇,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并掌握了好的预习方法。他们很多人可都是会利用假期这最后的几天做好预习呦。
那么,就语文学科而言,怎样进行假期预习呢?
一是,要对课本有个整体的了解。通过阅读教材目录,可以大致了解课本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有哪些要学习的课文?再通过分析课文的题目、通过游览课文的大致内容等方法,大致了解每个单元选文的方法以及各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是,要通读课本,大致了解每一课的内容。新书拿到手里,想一想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等着你去了解呢?快速地游览每一课,就可以大致地了解每一课的内容了。开学时,如果老师和同学提到哪篇课文,你就能粗略地讲出那一课的内容,给他们露一手,那感觉一定倍棒。
三是,重点做好第一单元的预习工作。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想把全本书都预习到位,是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后面的内容只需要有大致的了解,等到快讲到的时候再进行充分的预习。可第一单元却不能这样做,需要逐课进行充分的预习。具体来说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读:朗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默读适合边读边思考。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然后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表达的中心,并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2. 批: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3. 查: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脑在网络上查,也可以到书店去查阅相关的书籍。
4. 思: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前都有提示预习的具体要求。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也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5. 摘: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有人说:假期是学习的加油站。预习就是为学习加油的重要方式!用好假期这最后的几天吧,想想这样的场景吧:你充满自信地出现在课堂上,你充满自信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充满自信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你充满自信地到黑板上板演……而这满满的自信都源于:我已经充分预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