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作者: 永远的潜龙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21:43 被阅读0次

相见欢

  据《白香词谱》考证:本调始于唐,原是唐教坊曲名,正名《相见欢》,调名本义及源流已无考。

  唐代音乐非常发达,唐宫里面有二个管音乐的部门,一是太常寺,二是教坊。大乐署是太常寺八署之一,唐十部乐就录隶于大乐署。唐曲分大曲、次曲、小曲,太常为政府官署,主郊庙,所用的音乐多为大曲,但大曲结构复杂、遍数繁多,每每多至数十遍。唐玄宗喜好民间音乐,为了不受太常礼乐制度的约束,于是在开元二年另设内外教坊,内在蓬莱宫侧,外又分两所,右为光宅坊,左为长乐坊,右善歌,左善舞,利用教坊将俗乐引入宫廷。因而唐教坊曲许多都是源于民间音乐,《相见欢》应该是这个时候引入至教坊曲的。

由乐曲转为词调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词调与曲调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人依谱填词。唐曲中的大曲,结构复杂,不便于填词传唱,故只盛于宫廷。民间引进的音乐多为杂曲小唱,便于填词,也便于传唱,也为后来的词这种文学体裁夯实了基础。

  最先把《相见欢》从教坊曲转为词调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治国无能,却极精音律。李煜用这个词牌名填词时已在归宋之后。二年的囚徒生活,李煜这个亡国之君,深感亡国之痛。忆起往昔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怆然泪下,但一切都不复存在。于是,写下一首凄惋的《相见欢》:

  相见欢·秋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有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

  作品往往折射着作者本人的经验体悟和身世感发,李煜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哀伤深挚,莫不是字字见血,有如血泪凝铸而成。顾王国维言:“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被太宗赐鸩毒杀后,他的词也从囚所流传出来。因词写得非常真挚,艺术感染力非常强,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于是成了不少人仿效的作品,也就成了特定的词调了,随后也出现了各种别名。

  因李煜所作题目是“秋闺”,词中又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后人也用《秋夜月》作为《相见欢》的别名。

  李煜的《相见欢》,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由此可见《乌夜啼》也是《相见欢》的别名。(《乌夜啼》本身也是一个词调名)

  因李煜词起句为“无言独上西楼”,故名《上西楼》

  李煜词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宋蔡伸词易此名为《西楼子》。

  宋张辑《相见欢》因下阙结句有“惟有渔竿明月上瓜州”句,故后人取名《月上瓜州》。

  金元好问《古乌夜啼·玉簪》,按律即是《相见欢》

  宋康仲伯《忆真妃·相见欢》,按律即是《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关文章

  • 相见欢(1):忆昔半宵帛绡泪沁透

    相见欢 相见怎能不欢 故国一片雕栏玉砌 犹在梦中饮 相见欢 ...

  • 初相识,终别离

    初识见,愿相见,初见彼亦欢 相见欢,聚见欢,相聚识相欢 识相见,惜相欢,识人不解愿 终日见,年相见,终见己忘年 别...

  • [古典诗词]相见欢•相见欢

    相见欢•相见欢 今朝意气相逢。太匆匆。杯盏交融欢畅、乐无穷。 赏风景,趁雅兴,共游中。友谊时光不老、誓为盟。

  • 相见欢

    文/人淡如菊 久别重逢 匆匆 迷途的脚步找不到来时路 旧光阴里 有玲珑少年 望穿秋水 伊人 在远方以远 相视竞...

  • 相见欢

    作者:李壮壮 我生于七月七,这是一个好时节。 从前的十几年里我生性浪荡,也无需遵守什么法纪,吟诗作对,四处厮混。父...

  • 相见欢

    十年湖海扁舟。几多愁。 中年负担至今、心血呕。 月圆夜。空阶雨。思悠悠。 故人已去不复返,记心头。

  • 相见欢

    莫道西窗休依,情浓也,凭谁红巾翠袖慰戎巾。 帘中影,楼畔风,独自听,总在夜深人静不眠中。

  • 相见欢

    缘尽莫再强留 图增愁 可惜青葱岁月付水流 醉眼乱 林鸟散 何时休 许是有情眷属终白头

  • 相见欢

    ——雨夜盼君至 春厢急雨湿妆,怒芬芳,纸伞风随飞舞,水荒唐。 念君否,思君瘦,夜新惶,桥柳压枝垂绿,闹心泱。

  • 相见欢

    三月被渐升的暖意袭裹而去,四月伴着海风如期而至。 四月,走在春末的季里。只需舒眉一瞻,便有柔柔的明媚妖娆了眼眸。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见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ue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