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作者: 池荷新影 | 来源:发表于2022-07-28 05:17 被阅读0次

成语释义:

称赞清正廉洁的品格。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玉落到一个宋国人手中。这个人希望借助这块玉捞点好处,就带了宝玉,去见大夫子罕,提出要把玉送给他。

子罕深知这块宝玉的价值,所以对这位来客热情接待,却坚持不接受他的礼物。献玉者却误会了,他觉得子罕不愿接受礼物,可能是嫌这块玉石的价值还不够高。

于是,献玉者急忙解释道:“我自从得到这块玉石以后,就知道一定要把它交给贵人,于是请著名玉匠鉴定。玉匠对我说,这块玉石有很好的质地,是一件稀世珍宝。因此,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子罕听了来客的话,淡淡笑了一下,回答道:“我这个人,一向把不贪财的品行看做是自己的珍宝,而您则把这块玉石看作珍宝。如果我接受了这块玉石,不但你丧失了珍宝,我的珍宝也没有了。因此 我不能接受宝玉,还是让我们双方都保留着自己的珍宝吧。”

相关文章

  • 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成语释义: 称赞清正廉洁的品格。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

  • 学习成语“不贪为宝”

    这居然是个成语。而且这个成语典故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年代。 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有个宋国,宋襄公...

  • 成语故事……不贪为宝

    【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成语故事】: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

  • 不贪为宝|每天学习一个成语典故NO.737

    【成语】 不贪为宝 【拼音】 bù tān wéi bǎo 【释义】 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指...

  • 简书每日成语--不贪为宝

    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人到山上开石料,无意中发现一块宝玉,高兴的把宝玉拿回家,请玉工来鉴别。玉工对此玉大加赞赏...

  • 成语典故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说的是蔺相如是赵国的一位上卿,来到壁垒森严...

  • 成语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叻过子楚,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又把自己的妾赵姬...

  • 成语典故

    一不作,二不休。 唐朝德宗时期,有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皇帝。朱沘自称大奏皇帝,拜张光晟为副将...

  • 成语典故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如果得到螳螂捕...

  • 成语典故

    一发千钧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作赋。 开始,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不贪为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uo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