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志正书院 闫贵忠
其一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儿,有事儿的地方就有人。人活着永远躲不开的是事儿,当然,与人没有关系的事儿也不是事儿。
人与事儿的关系如树干与树枝的关系。
树干粗壮了,承载的树枝也粗壮、繁茂;树干纤弱了,承载的树枝会更纤弱。十公分粗细的树干永远不可能支撑起百公分粗的树枝。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人世间的辛苦不都是树干纤弱(人的状态)而树枝壮重(事儿的份量重)所致吗!
能赖事儿吗!
其二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一个杯子,杯壁是实的,叫有,杯心是空的,叫无。
因为有杯壁这个实的"有",杯心这个空的"无"才有盛水的作用。否则,离开了杯壁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杯心,更谈不上效用了。
这个思考给我们做教育工作很大的启发:
为人父母(师长)者,与孩子而言,不就是那个杯壁吗:因为我们的存在,使得孩子有了一个成长的空间(杯心)。
我们的状态越好,我们所营造出来的这个成长空间就越好,那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不需要我们过多刻意的人为干涉。
相反,我们的状态越糟,那孩子的成长空间就越糟,十多年后各种各样的青少年问题不都是人为地造出来的吗!
今天教育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成长空间有多大问题,严重一点说,今天的孩子几乎没有成长空间。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多孩子自上学那天起,从早到晚,从吃饭到睡觉……都是在我们的安排、控制下完成的。
当一个小生命从小到大连吃喝休息这样的生命本能都是在别人的控制下完成的话,那这个孩子除了被动地记忆了一点知识信息外,还能开出什么样的生命之花呢。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的教育已经成了一个实心的杯子,已经承载不了下一代孩子的成长了。
——闫贵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