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我们在谈论阶级固化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在谈论阶级固化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 张天壹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18:21 被阅读16次

    前不久北京的两个朋友过来庐山玩,临走坐的是火车卧铺,上车没多久他们就跟我吐槽说再也不坐火车卧铺了,那味道简直无法忍受。很显然他们极少坐火车,很显然他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也不会是火车。这让我想到了阶级和阶级固化这个话题,当然我跟我的朋友肯定不是一个阶级,他们都是北京人,在北京生活,工作,结婚,他们有自己的房子,朋友和圈子。只不过我们是朋友,曾经是同事,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打游戏,一起吃饭,一起可以聊很多很多话题,让我没有那么深刻的意识到我们根本不是一个阶级,没有意识到不代表不存在,总会在某些时刻感受到。

    我就说说我看到的,真正农村的家庭都想把家里的小孩儿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去读书,因为相对来说镇上的中心小学比村小的教学质量好,很多农村家庭都是男人出门打工赚钱,女人带着孩子在学校附近租房专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住在镇上的家庭都想把小孩儿送到县城或区里的学校去读书;县城的家庭都想把小孩儿送到市区的学校去读书,因为大家都知道,市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县城好,县城学校的教学质量比镇上的中心小学好,镇上的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比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的村小好。

    身处这样的底层想往上走,最重要的是房,在镇上没房还能租房照顾小孩儿,但你想让你的孩子去到县城或市区读书,就必须有这个县城和市区的学区房,不然你的小孩无法入学。就中国现在这样的房价市场,往上走买套房几乎能把一个家庭掏空,这还是在他所属的阶级上层才行。可能很多人觉得三四线市区甚至是县城的房价有那么高吗?这不是房价高低的问题,是往上一级买房的问题。请问有多少比例的三四线家庭有能力在省会城市买房的?又有多少比例的二线城市家庭有能力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的?

    我曾经专门为这事儿问过本市区的优秀教师和镇上一所中心学校的校长同样一个问题,“农村,郊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真的就比市区的学校差吗”?他们给了我同样的答案,那就是农村最好的小学教学质量都比不上市区最差小学的教学质量,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软硬件设施,都是天壤之别。就连校长都劝说身边的亲戚朋友,就算我是校长我也照顾不了你们小孩太多,你们有能力把小孩送进城里的学校就尽量送去城里的学校,市区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会好很多。

    我跟北京的朋友说到上升这事儿,北京的朋友说,北京也一样,住北京五环的人想往四环走,住四环的人想往三环走,住三环的人想往二环走,跟你这村里想往镇上走,镇上想往县城走,县城想往市区走,没多大差别。我不知道朋友说的是真是假,在我的认识里,北京人多傲娇啊,北京户口多牛啊,你都北京人了,还在乎这三环四环差那么半条一条马路的吗?

    上周末跟朋友吃饭,听朋友说到一个事儿,说是一对夫妻为了给在北京结婚的独生子买房付首付卖掉了他们在当地的两套房还加上几乎所有的积蓄,而且这对夫妻都是公务员,妻子在法院,丈夫在市局。他们夫妻两培养了一个清华的研究生,按说这样的家庭在一个四线城市的县级市是非常让周围戚友羡慕嫉妒的,但他们抱怨的是曾经自以为很不错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怎么就在北京房价面前那么的不堪一击呢?

    或许有人看到这个例子会想,这不就说明阶级没有固化吗?上升通道没有关闭吗?他们的儿子从四线城市的县级市直接就上升到了一线城市北京,但我想说这仅仅是个例,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夫妻双方都是公务员+儿子清华研究生+有能力付北京房子首付,这三点又有多少比例的四线城市的县级市家庭能做到?甚至这三点又有多少比例的非一线城市的家庭能做到?

    上升了一个阶级,还需要站稳脚跟,仅仅有房子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这个城市和阶级有固定的收入,稳定的人脉圈子。不然就会像在《人民的名义》里,一个出身底层农民的儿子赵德汉,就算当上了国家某部委处长,开场没活两集就领盒饭了,虽然它只是个电视剧,但我想现实只会比这更残酷。

    当我们在谈论阶级固化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谈论我们自身怎样才能更上一个阶级,我们的眼里从来只有上一个阶级,对于其他我们一无所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在谈论阶级固化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xj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