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待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你对世界就根本没有看待方式。”——许知远
“勇气就是运气。就是你当时在特定的情境下你不得不做的选择,不得不走。于是看起来有勇气。所以所谓的战略就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好运气,所谓的勇气就是事后总结出来的不得不。”——罗振宇
“所谓的工匠精神,我理解的就是公开自虐。”——罗振宇
“不理解不意味别人没有价值。”——罗振宇
“我们总是以为这个社会会因为传播工具的进展而产生更多的共识,说因为传媒变得更自由,变得让很多好的观念可以更好的传播。事实上正好相反。每一个人会进入一个叫信息茧房的状态,就是自己给自己弄了个蚕茧。这个时代可能我们这种人存在的价值也许就在于,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断的,使劲全身力气,去打破一些人的信息茧房。所以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我说就好比是一个大厅,这个大厅有无数的门,每一个门口都排着长队,他都不敢离开这个队,而这个胖子(指罗振宇自己),他干了一件事,早上起来花一分钟时间,像小丑一样,在这个小丑里跳来跳去,推开一扇陌生的门,说大家看一眼这个。一分钟关上了。但我不站队。我在这个大厅里当小丑。我觉得对所有愿意看过来的人,我能有帮助。”
在正式访谈开始前,单单看视频里的介绍和现场对话,罗振宇给我的印象是“渊博”“成功”,以及言语间流露出的能掌控一切的自信。
整场访谈下来,我意识到,他对自己的成功,包括成功的原因和成功之后应该怎么继续发展,都看得无比透彻,还包括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自己的认知,所以他总能快速坚定的回答许知远提出的是否问题。即使有些答案他也不想就这么果断的承认,但是他也清楚他这个位置上最应该做出的最“清醒”的回答是什么,然后交出完美的答卷,就像许知远在结尾所说的,“有时他为了捍卫自己新的商人的姿态,来说出一些,故作的狠话”。
访谈期间罗振宇提出了非常多的观点——“认知是唯一的壁垒”“勇气就是运气”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面摘抄过来的关于信息茧房和“大厅里的小丑”的例子。
在看到“信息茧房”这个概念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都以为信息化就是全面的信息化,就是所有信息的爆炸式传递,就是我们现在一天所接收到的信息会是以前的十倍不止。没错,但这不是全部。
大部分人每天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抖音、微博、朋友圈等等以休闲为主的视频和社交软件,其中包含的信息其实也大同小异,娱乐八卦、新闻时事、身边朋友的日常......而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有关的信息却少之又少略之又略,即使有,也是类似“冷知识”之类的小分享和小常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今天接触不到的信息,明天照样接触不到,今天不会想着去了解,明天照样不会想要了解。
这就是我们的信息茧房。在信息方面的舒适圈。
信息化带来的确实是各方各面的信息化,但是我们能够了解的只有茧房当中,我们愿意去了解的那一小部分,而在茧房以外,还有浩如烟海的信息被我们屏蔽在外。
就像网易云音乐的私人FM不会给一个从来只听中文歌的人推英文歌一样,我们永远了解不到茧房外的世界,或者说不是了解不到,而是潜意识抗拒,不愿意了解。
我觉得有些毛骨悚然。第一次这么深刻的意识到什么叫“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是开放的,每个人都有无数种途径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人却控制不住自己只想偏安一隅的欲望,作茧自缚。毛毛虫的茧是为了成长,我们的茧却是在抹杀自己的成长。
其实细想想,“人以群分”也是同样的理,只是换了一下表现方式就显得这么让人接受不了了。
怪不得那么多人都说自己卸载抖音之后,自己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虽然成功与否与是否卸载抖音没有绝对的关联,但我只是觉得——
他们哪是卸载了抖音,他们是破茧成蝶了。
忍不住想起来不知道在哪里看过的观点,大意是说,封建时期统治者不让底层人民接受教育是为了方便统治,而在现在全民受教育的时代,只有靠抖音之类的短视频软件才能消磨底层人民的意志,让他们沉溺娱乐,安于现状,才好让上层阶级稳固地位,方便管理。
所以说,读书何止是为了让自己有出息,更是为了不被别人“杀害”于无形。
我还是忍不住颤栗,精神统治远比身体上的统治可怕,正如当年日本侵略者强制辖区下的中国人学习日语一样。
丢掉自己的灵魂和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样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