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后每天都在英语流利说中学习5分钟英语,这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可是最初几天总会忘记,随着后面学习日期的增加,每次看到没有打卡的那两天,会有些遗憾,会想到如果当时没有忘记就好了,如果那天在做某某事情的时候改为读英语就好了,……会不断回想那一天中各种可能去做这件事情的时间,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在打卡记录里面有一个选项“补打卡”,我不止一次的点开它,才明白原来需要3000金币才能补打卡,金币不够,就要努力通过学习时长来挣金币。
于是,每天金币的积攒就变成了,隔一段时间补打卡,然后金币归零。
是的,我在意自己每天读英语这个习惯的养成,但是我发现有了金币这个可以量化显现的东西,会给我很大的成就感。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事情。如果说我们自己学习一项内容需要量化的数字来显现,那孩子呢?
记得每次讲课很多的家长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孩子喜欢玩游戏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孩子一定是缺少肯定欣赏赞美的心里营养的,他们在游戏里可以找到成就感、自信心。因为游戏的很多部分可以量化,很多孩子会讨论这个游戏玩到几关了,都有哪些武器,每过一关会有什么奖励……这些量化的部分,让孩子在游戏里有了自己“拥有”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可以带给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曾有过的自信、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
如果说孩子很幸运,父母上过我们专业课,知道现实中如何给孩子补充心里营养。那孩子沉迷于游戏这个偏差行为是可以逐渐矫正的。
很简单,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喜欢看书、学习、成绩好、有自信、阳光,那就让孩子在现实中找到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事情,让孩子不断获得,体验“越来越多”的感受。
相信自己,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卓越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