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长。
[解析]:“擒贼擒王”出自唐代诗圣杜甫的《出前塞》一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此语常被用来告示人们,处理问题时要集中力量,下大功夫去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常会因此而迎刃而解。
在两方势力对抗的时候,何为“贼王”?这在古代通常是指敌人的统帅和其指挥机关。那为什么要对他们”优先对待“呢?这是因为,古时的“个人崇拜”非常严重,一个统帅往往就是一种势力的灵魂,一个组织的最高代表。在他的旗帜下,聚集着一大批具有相同利益的人,他们服从他的组织,听从他的调遣,甘心为他冲锋陷阵、拼死搏杀。因此统帅具有凝集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这种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他们战胜敌人的力量源泉,也是对方想要战胜他们的阻碍所在。所以,一旦制服或杀死统帅,不仅对敌人会产生最大程度的镇慑效果,还能使其很快就丧失斗志,无心恋战,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和防御。群龙无首、众鸟无头的结果往往就是“树倒猢狲散”,最终会变得极度混乱,不堪一击。这就是所谓“擒王”的目的所在。
而指挥机关则是军队的心脏,它能够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分析敌情和时势,从而去从整体上来指挥、调动、协调部下,使其能相互配合地,更准确有效地打击敌人。如果我们打掉敌人的指挥系统,就会最大程度地造成敌人的混乱和恐慌,使其彼此不能呼应,不能了解最新、最全面的战事发展。最终使敌军陷入瘫痪状态,只能被动挨打,而不能组织起有力的进攻和防御,有时连有计划、有目标的撤退都难以组织起来。
在这当中,如何“擒王”是问题的关键,这里有稳、准、狠三个要点。所谓稳,就是要事先调察清楚究竟谁是敌军的主帅,他的能力、特征、习性等情况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之上,再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周密方案。下面便是准,这里有一个如何确认和找到敌人主帅的问题。古人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擒王这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摘自本计按语)这就是说,不能单从旌旗、罗盖这些固定的,形式化的表面现象来判断敌首的位置,要善于细致观察,综合分析。例如,看一下谁在敌阵中一呼百应,谁的身边簇拥着很多的将士,哪个地方文武官员最多,这个敌帅经常出现在那座城池等等。判断准确后,是狠的问题了。因为敌帅往往处于敌军的核心,无论是警惕性,还是防卫性都会十分的严密。敌帅本身往往也都是或智谋过人,或武力超群之人,因此,擒王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也正因为如此,一旦找到敌帅,我们就应表现出心狠、手狠,不留余地,不留后患。只有斩草除根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敌人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可能。心慈手软,放虎归山定会使你前功尽弃,后悔莫及!
[三国计例]:
恶豪绅 聚众滋事扰乡里
为治理 鸟打出头蛇打七
刘表死后不久,其子刘琮就投降了曹操。曹操不仅将刘琮和他的母亲赶出荆州,还派人追至半路途中,将他们母子二人杀害。就这样,曹操将荆州轻而易举地据为己有。后来,曹操任命司马芝为荆州的地方长官,以求荆州的长治久安。当时的荆州的确不太安定,这是因为当地的望族显贵多是不奉公守法的土豪劣绅。特别是一个叫刘节的人,他虽为一郡的主簿,却在家中聚养了一千多不务正业之徒。这些人在刘节的蔽护下,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净做些强抢明夺伤天害理之事,众乡亲慑于他们的淫威只是敢怒不敢言。对于这些不法之徒,司马芝是下决心要整治他们的,只是一时不知从何处入手、用何种方式,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解决问题。
有一次正逢曹操征兵,司马芝觉得正好借此铲除这帮害群之马。于是,他便征刘节门下的一个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歹徒王同去入伍。因为司马芝猜想,刘节是不会轻易让王同参军的,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王同逃服兵役。到那时,司马芝就抓住了刘节的把柄。果然不出司马芝所料,刘节竟将王同藏匿了起来。司马芝不急不躁,又给刘节去了封公函,说:“你是此地的大族,又身为主簿,可是你的门客一直抗服兵役,百姓们对此怨声很大。因此,还是希望你能让王同来入伍,否则叫上边知道了,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简单了。”然而,刘节根本就没把司马芝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司马芝一见时机已到,就将此事上报给太守郝光,并历数了刘节许多的不法行径,最后请求让刘节代替王同去服兵役,以此作为对刘节的惩罚。太守郝光一直就很看重和信任司马芝,又见刘节的罪恶都是证据确凿不容置疑,所以就同意了司马芝的请求,下令征刘节入伍参军,不得违抗。刘节迫于强大的压力,只好乖乖地服了兵役。刘节一走,司马芝就马上着手惩治、遣返他手下的门客。而这些曾经横行一时的歹徒们,一看没了靠山也很快就“树倒猢狲散”了。
司马芝的这个“擒贼擒王”之计,应用的非常成功。这是因为司马芝早就看出了,这些歹徒之所以敢如此为非作歹,无恶不做,完全是刘节在背后为他们撑腰,作他们的靠山。因此只有将刘节制服,才能使他们再也不能狗仗人势,为虎作伥。也只有这样,才能立竿见影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枪打出头鸟,蛇打七寸节”。
大无畏单刀以赴
为慑敌掣住鲁肃
前文已经提到过,在刘备占据了西川之后,孙权就屡次派人前来索要荆州等地。先是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来到益州找孔明索还。孔明假意应允,让刘备给关公写了封亲笔信,告诉关羽将长沙等三郡先还与东吴。诸葛瑾满心欢喜,以为此次大功告成。可到了荆州,却被关公用一句:“荆州本大汉疆土,哪怕是一尺一寸也不能妄加给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打发走了。孙权闻听后气得七窍冒烟,令人将鲁肃找来斥责道:“你昔日为刘备作保,使其借得我荆州。而今刘备已得了西川还不肯归还,你总不能坐视不管吧。”鲁肃忙说道:“我已思得一计,正欲说与主公。咱们可以请关羽到陆口赴会,若他肯来,就用好言相说,他如不从,便令刀斧手将其斩杀。若不肯来,我们就遂即发兵,以武力夺取荆州。”孙权听罢,说道:“正合我意,赶快按计行事。”于是,鲁肃就写了一封邀请信,派人渡江送与关羽。关公看罢,知道是鲁肃相邀赴会,便对来人说:“你可回去告诉鲁大人,我明日便来赴宴。”吴使走后,关兴等人极力劝阻,都言鲁肃相邀绝无好意,根本没有必要“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关公却不以为然道:“我若不去,他们好以为我是胆怯了呢。可我在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过关斩将,都没有丝毫的怯意,又怎么能害怕这些江东鼠辈呢?明日我独驾小舟,只带随兵十几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你们只需选快船十只,在江上等候就行了。”
鲁肃听说关羽应允赴宴,便与大将吕蒙商议对策。只听吕蒙说道:“他若带军马来,我就和甘宁各领一军伏于岸边,以放炮为号与其厮杀。如无军来,就只在庭后埋伏刀斧手,以便在宴中杀之。”鲁肃首肯,依计而行。可到转天,见江面上只有一只小船过江而来,船上仅有梢公水手数人。一面红旗迎风招展,上书斗大的“关”字。船渐近岸,只见关公青巾绿袍坐于船中,属将周仓捧着青龙偃月刀立于旁边。鲁肃见状,半信半疑地将关羽请至酒席宴上,只是举杯敬酒,并不敢仰视关公。而关公却谈笑风声,神态自若。酒至半酣,鲁肃开始话入正题,说道:“昔日令兄让我在我主面前作保,借得荆州安身,说好在夺取西川后归还。现在你们西川已得,却不还荆州,可不要失信呀。”关公立刻正言道:“此等国家大事在酒席间谈论,恐怕不太合适吧。”鲁肃又说道:“刘皇叔既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被天下人耻笑,还望您明察。”关公不耐烦地说道:“这些都是我兄的事,并不是我所欠你的。”鲁肃听罢,还是不死心,又要说什么。可没等他话出口,站在阶下的周仓厉声言道:“天下土地唯有德者居之,岂是你东吴独有。”只见关公满脸怒色地目视周仓,并夺过大刀大声喝道:“国家大事岂是你等妄论,还不给我退下!”周仓一下子就知道了关公的用意,趁势来到江边将红旗一招,关兴等人便船如箭发,飞奔过江。
此时的关公右手提刀,左手将鲁肃紧紧抓住,佯装酒醉道:“我现已醉,暂且告辞,来日请鲁大人到荆州再议不迟。”一边说着,一边将鲁肃拉至江边。这么一来,直把鲁肃吓得魂飞魄散,早就没了主张。吕蒙等人因害怕伤及他们的大都督,也就没敢轻举妄动。就这样,关公一直将鲁肃拽至船边才松了手,然后一纵身跳上了小船,与鲁肃道别。鲁肃此时已是如痴似呆,眼睁睁地看着关公扬长而去。
鲁肃在与孙权一开始定计时,就已经决定了要加害关羽。此后还真的在江边、庭后伏下军兵,准备一旦谈崩便致关羽于死地,对此,关公是一清二楚。你看关公,先是假意怒责周仓,示意其去岸边招呼接应的人马。然后一手提刀,一手掣住东吴大都督鲁肃,意思是说:你们谁敢动,我就现杀了你们的大都督。鲁肃被逼无奈,只好“护送”关公到江边,吕蒙等人也只能眼看着关公大摇大摆地上船而去,。假设关羽抓住的只是一名无名小卒,其结果肯定不会是这样的。就这样,关公用一个“擒贼擒王”之计,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关云长单刀赴会”的美谈。
紧追不舍 马超决意杀曹
被逼无奈 孟德割须弃袍
马超的父亲,西凉太守马腾,因反曹事败被曹操所杀。马超为报杀父之仇,遂起二十万大军直逼潼关,气势汹汹地奔许都杀来。在马超用“调虎离山”之计,打败了潼关守将曹洪之后,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迎战马超。两军各布阵势后,曹操放眼一看,只见西凉军人人勇健,个个英雄。那个马超更是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身着白袍银铠,手执晃晃长枪,立马阵前,好不威武。曹操一边暗自称赞,一边派大将于禁出阵与马超交锋。两将纵马来战,斗至八九回合,于禁战马超不过,便回马败走。曹操帐下的另一名猛将张又出阵来战,看样子他比于禁强一些,也只打了二十回合便也败走了。此后,又有一员名叫李通的曹将上前应战,可他更不是马超的对手,没出几个回合,就让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趁曹将败阵之机,用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便一起冲杀而来。
而马超却和庞德、马岱等大将,引百余马军直入敌人的中军来捉拿曹操。因马超等人来势太猛,曹操左右的将士都抵挡不过,曹操只好催马而逃。马超在后紧追不舍,并一个劲儿地高声叫喊:“穿红袍的就是曹操。”曹操一听,便急忙在马上将身上的红袍脱下,并在心中自骂:是谁让我今天穿了这么一件乍眼的红袍,回去我非杀了他不可。曹操这边刚好不容易把红袍脱下,后边的喊声又响了起来:“那个长胡须的就是曹操。”曹操那敢迟疑,立即拔出佩刀一把将胡许割断。这回却是埋怨自己:出来时想着想着刮胡子,怎么就忘了呢?曹操这边刚“忍痛割须”,那边就有人将此事告知了马超,马超遂即令人有放声大喊:“短须者是曹操。”曹操听后急中生智,将身边的军旗扯下一角,连下巴带脖子全都包上了。
正在曹操如丧家之犬一般拼命而逃的时候,忽觉背后有一骑追来。回头一看,可了不得了,原来不是别人正是马超。只听马超厉声喝道:“曹操休走!”只这一声,就把那曹操惊得马鞭坠地。眼看两人越来越近,马超挺枪便刺。谁知,曹操绕树而走,马超这一枪竟扎在了大树上。等马超用力将枪拔出时,曹操已经跑出了很远,可马超还是照追不误。但在途中,遇到了曹洪、夏侯渊等人的合力拦截,马超见自己只一人,害怕遭敌暗算,也就拨马而回。
马超和西凉兵果然勇猛无比,但曹操也是兵多将精,并非等闲之辈。所以,虽然马超连胜曹将数人,但照此这样一个一个打下去,也非取胜之道。于是,马超在打败了于禁等人这后,趁着敌将败退之时,曹军被慑之机,立即改变攻击对象,带着手下最好的将领,转为“直入中军,只取曹操”如果不是曹操气数未尽,“天不灭曹”,曹操这次恐怕是在逃难劫。马超虽然没有擒杀了曹操,但如此对曹操猛追不舍,也在很大程度上威慑、震憾了曹军,使其无心恋战,更组织不了有力的反击。最终使自己大获全胜而归。
[注释]:
1.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此句的意思是,摧毁敌人的精锐,擒获敌人的主帅,以此来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
2.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此语出自《易经·坤》。意为,如果擒获了敌人的主要人物,就会使敌人像龙在原野上战斗那样,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很快就陷入绝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