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以及践行课程内容,已经有2年左右的时间了吧。说实话,我觉得自己践行得并不是很好。原因呢,本身平时的日程事项没有那么多,更多的是需要灵活对待的突发事件和学习任务。随着对工作、事项的管理越来越顺,连突发事件都越来越少了,需要更多管理的,是带有项目性质的工作和学习任务。然而,总是感觉想要的太多,再怎样管理,总是自觉精力不够,时间不足,每天仍然忙忙碌碌,处在一种半焦虑的状态。于是,想到学习应该读原著这样一种说法,于是决定首读《搞定1》。
此次阅读,是有收获的。先总结两点明确的收获吧。
首先,我们可以管理的,只有我们的行为。
一直以来,我总是希望能够把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每天的事务,能够在平衡工作、学习的同时,有适当的娱乐项目,让生活更精彩。然而,即使我在与其他小伙伴共同进行90天线上践行的同时和之后,我仍然管理不好我的时间。
是的,我以前对于时间管理的理念,是错的,我的学习和践行也是有失偏颇的。时间本不能管理,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所改变,而就那样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规律流淌着,一去不复返。我们想要增加、减少它,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我们可管理的,只有我们的行为。搞定的系统,不是帮助我们怎样去管理时间,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去行动!
每天,我们的头脑里,都会产生大量的想法,有些是与以往的想法重复的,有些则完全是新的想法,还有一些是从旧想法中延伸出来的新思路。大脑是CPU,不是存储器,如果我们想要大脑运转的更快速,我们要做的是把内存让出来全部还给CPU用来提高运行速度,至于存储,我们可以借用一个有效的外挂系统。
外挂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首要执行的是“收集”。要把任何在大脑中闪现出来的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清空我们的大脑,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我们经过筛选后,把那些不需要做的丢进垃圾箱,把那些2分钟内能完成的马上去完成,把剩下那些事收集起来、并记录下来,并进行一系列地组织整理,最终形成多种多样的“清单”,作为对我们行动的指导。
当我们面对众多清单时,我们要不断地回顾、思考,提炼出“下一步行动”,汇总到行动清单中,这个过程,我们其实已经在做拣选,哪个“项目”是我们关注和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实现它,这些思考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不停地闪过。最终,当我们面对一份真正的“下一步行动”清单时,我们靠直觉就能够挑选出,当下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人生处处都是选择,所谓搞定,不是时间管理,而是行为管理,是对选择的管理。
第二,清单的分类,决定着我们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在搞定系统中,戴维.艾伦把不能丢弃和不能马上做的那些事,又进行了分类,分别叫做日程表、清单、参考资料等等,在我来看,其实这些都是“清单”,是各种各样按不同需求分类的清单。是的,戴维.艾伦在书中也一直在强调,划分“清单”,一定要划分出自己个性化的清单来。
首先,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建议,建立一些常用的清单,如"将来/也许"、"等待清单"、“小事清单”、“下一步行动” 、“参考资料清单”等等。书中建议的常用清单,是作者总结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实用的清单归类。
其次,我们还要建立我们的个性化的清单。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习惯都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因此,清单的建立只有个性化了,才更符合我们自己的需求。比如,我们可以横向地建立兴趣清单、学习清单、工作项目清单等等,还可以纵向地建立某个学习任务的分项清单。只要这个清单是我们当下关注的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归类我们脑子里出现的想法,能更有效地分解为下一步行动,就是符合我们需求的。
再次,不是所有的清单都是需要马上被执行的,只有“下一步行动清单”上的内容才是我们真正要执行的。之前在践行的时候,总以为形成的清单,是我们需要马上就行动的,这是一种误解。清单可以是任何层次、任何深度的清单。清单上的内容,可以是需要多个步骤完成的项目,还可以是某些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想法,更可以是一张用来打卡的单证,甚至只是你想对自己说的一句口号。我们用不同的清单分类记录下这些内容,是为了“安全地”清空我们的大脑,在之后的某一个合适的时间,我们能够无虑地、高速地回顾这些清单,再去做分解处理。
最后,按情境分类的清单,有其巨大的意义,尤其是那些已经在“下一步行动”清单中的内容。当我们的行动清单列表上已经多达20条以上的内容,每一次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顾这些清单内容,来选择当下我们可以执行的行动。当所有行动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再重新“思考”一次,把所有清单上的内容再看一次,并做一次判断。这样做,不仅是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容易造成行动信息的缺失,甚至带来二次焦虑。如果我们按情境将事件分类,在不同情境下找到对应的清单,绝对会提高效率,让我们觉得妙不可言。
我的心得写完了,写得很乱,很多思考和感悟在内心中还不能明确表达出来,我想,我需要的还是实践,更多的、更深层次的实践,我会体悟的更深,未来也许会表达的更清晰。
《搞定1》其实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首次书读完了,读的有点乱。觉得这书要么作者用了太多专业的、高大上的术语,导致读起来太生硬、繁琐和辛苦;要么是译者水平有限,翻译的太生硬了,读起来特别的不接地气。以致于一些浅显的例子都不能让人直白地Get到作者想说什么。希望以后的版本,译者能在语言组织上再简化一些,把逻辑再顺通一些,让人更易理解吧。在我未来持续践行后,我还会再来回顾,为自己的行为管理查缺补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