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次,父亲的生日在临孩子们开学只有两天的时间了,于是,我去了一趟故乡。
尽管是在炎热的夏天,故乡的山山水水都处在一片火热的阳光之下,但我知道,故乡这次是真的留不住人了。
弟弟一家住在镇子上,侄儿晗晗今年要上小学一年级了,见到她时,她正背着一个粉红的书包,开心地告诉我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小怪兽书包,可好看了,我可喜欢了。”
“哟,好漂亮的书包啊!晗晗要读一年级啦!可真快呀!”我夸张地说。
“可不是吗?“弟媳在旁边附和道。
“整天盼着开学,好背上她的书包。”弟媳一边笑一边说道。
“她们现在还是在镇小上学吧?”我问道。镇小是我们镇上的一所小学校。
“不是的,哪里哟?镇小去年就没有了,都解散了,小学合并到初中了,哪里还有什么镇小?”
“什么?镇小都解散了?那可是几十年的老学校了!”我吃惊地问道。
“可不是吗?”弟媳波澜不惊地说道。
镇小,在我的印象中是一所很大的小学,每个年级都有四、五个平行班,加上还有一个幼儿园,整个人数加起来怕有几千人。环境也很好,操场很大、还有一个大大的花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花,一到春天,校园里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操场的围墙处长着参天的古木,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哟?
“是的,现在乡下没有多少小孩上学了,条件稍好一点的,都搬到城市里去了。”弟媳说道,叹了口气。
“真是变化大呀?眨眼的工夫,镇上就只有一所学校了,原来我们镇上有三所学校的,高中、初中、小学的。”我感叹道。
晗晗看到我们俩个在那里长吁短叹,她倒是睁着好奇的大眼睛,不理解,自顾自地玩她的玩具去了。
2
晚上回到父母的老宅子,路过以前我读过书的初中老校舍,只见里面的大门紧锁着,操场里面杂草丛生、荒芜得很。以前的教学楼,静默地矗立在那里,二楼的窗户玻璃破了,风乍起,吹得它哐光哐光地直响。
晚上吃饭的时候,我问母亲:“听说镇上的小学跟初中合并了?”
“是的,老街留不住人呐!黎老师也走了,多好的一个老师呀!”母亲不无唏嘘地说。
“什么?黎老师也走了?他不是一直在这里教书吗?在这里当校长吗?”
“小学解散了,他还当什么校长呀?再说了,他孙子要读小学了,他得随孙子迁走啊?谁还愿意呆在这个地方?”
母亲还在说着什么,我却没有心思听她讲了,思绪回到了以前,那些我们小镇上有黎老师的时光。
黎老师是刚恢复高考那会儿考取的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成分不好,被分配到我们这个小镇上,来当老师。
印象中的他,瘦高个,留一脸的大胡子,头发斑白,戴一副金边眼镜,走起路来背有点驼。
这与他的高个子是乎有点不相衬,可是这不影响他当一位好老师。
慢慢地,附近的乡亲们也喜欢上了他,别的老师每逢放假,都会回到城里去,可就他,放假跟不放假一个样,照样呆在那几平方米的宿舍里,也不出去玩,有功夫就捧着书本看。
附近热心的乡亲们帮忙给他介绍对象,对象就是学校附近老乡的女儿,那女孩比她小十几岁,长得白白净净,高挑个儿,女孩对他很满意,同意了这门婚事。
黎老师总算是安了个家。
她的小女儿就是我的小学同学,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同学就是她了,她总是能带上好看的书来到学校,每次在我面前晃,又不肯借给我看,好不容易跟她讲了,她也只借我看一小会儿,一放学,就得收走,那么一大部头的书,像《哪吒闹海》、《三国演义》等,怎么一下子看得完?
我是真喜欢看那些书,可我家里又没有,真是羡慕死她了,也有点小恨她,怎么就她家有那么多的好书呢?
黎老师有三个儿女,后来,个个都考出去了,飞出了这个小镇,只留下黎老师和他的妻子住在这小镇上。
可如今,连他们也走了,这小镇上,还能有什么老师可以留下来?
3
我在老家里多呆了几天,因为父亲的生日也在这几天里。
正好遇上九月份开学,我和弟媳带着晗晗去一年级报到。
晗晗穿着蓝白色的校服,背着她心爱的小书包,高兴地来到学校。
现在的学校,可不像我们以前,开学会要家长去缴费,现在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在手机上缴费就可以了,然后到正式开学的那天,只要孩子去上学就好了。
只见学校里还算整齐,这个学校可是以前我们镇上的高中,现在变成了初中和小学了。
偌大的一个学校,只有这么几个孩子,真有点比例不协调,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她们的老师都是从市里派来了,白天从市里出发,到小镇上来上班,到下午放学的时候,这些老师也回到了市里,几乎没有一个留在小镇上住宿的老师。
不像我们以前,老师宿舍很大的,老师们都住在教工宿舍里。
反观城里的孩子,情况完全不同,一个三四城市,学校也很多,学生们也很多,一个年级里平行班就有十几个,一个班里起码都有五十多个同学,老师们也多,各种教学设施也齐全,真是条件没法比!怪不得都愿意往城里跑!
唉,看来,故乡真的留不住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