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留时间。
让自己有思考、书写、修改的自由时间。我们写作,就是把脑子里想的事情或道理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如同说话一般。我们与朋友约会,电话聊天需要时间。同样,我们把大脑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过程也需要时间。要作好时间规划,专门腾出时间给写作这个朋友,或许两小时,或许三小时。
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以为灵感总能降临,也不要抱着凑和的心理降低标准交稿,会引发自责的负面情绪。昨天我的文章就是这样凑和的。昨天白天因为天气特别好,阳光灿烂,所以我就陪家人出去游玩了。本想游园后写一篇游记就可以了。但因为还有一篇社群的作业,我决定先写社群作业,以不影响班级的打卡排名。不料那个作业写的很吃力,一下用去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了11点才开始准备日更。如果要搜索当天去那个公园的相关资料,时间不够,所以我的心开始慌乱,思路全无,午夜12点前不交稿,我就断更了,于是急匆匆找了一个原先的素材就交稿了。这种应付的状态其实自己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今天促使我写下这篇反思,既是提醒自己,也是给大家作个参考。作为写作小白,不要以为我们会很神速地写完作业,要多留一些时间构思和修改,否则因为时间不够很有可能就中断了。
第二, 定主题。
一篇文章要具备内容和形式,内容是关键。内容就是你的所思所想。比如写自己的成长,写对他人有帮助有启发的读书笔记,写自己经历的或身边发生的奇人趣事,写看过的电影电视,听书的感悟等。内容要老实认真地写。老实,就是写出你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他人的思想。认真,就是引用的事实或数据要真实,词语不懂的要查词典,观点尽量正确不误导他人。
对内容和形式上的的犹豫不决,也会让人产生拖延。这几天,我就遇到了写作内容的选择恐惧症。以前自己发表的文章多是一些读书笔记,有一定的阅读量。现在写自己的感悟,阅读量不多。是该追求阅读量还是坚持写自己的感想呢,有时自己很迷茫,也会在选材上左右摇摆产生拖延。昨天写文章就是一个例子。若写游园的文章,需要搜集相关的素材和介绍,用时会多一些。写听书的感悟就很短,相对容易完成。我认为,写读书笔记类,是被动的选题,是围绕作者的观点有感而发。如果是写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情理,是主动的选题,会让自己一直处于主动思考的挑战中。主动选题虽然难一些,但有难度才能有进步啊。所以,我决定以后的选题尽可能还是写自己的观察,即使写的感悟和道理都比较浅显,有时逻辑还不顺通,阅读量不高,但这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回避。要主动出击,慢慢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三, 不时的心理按摩,告诉自己你很能干,会成为一名作家。我们的大脑是塑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是写作小白,虽然步履蹒跚,但已经开始了练习,超越了大多数停滞不前的人。文字稚嫩走向成熟有个过程,只要我们一直在前行的路上,不断的刻意练习,必然会有收获。今天上午,一个社群的小伙伴主动要加我微信,说我昨天的作业里思维导图做的很清晰,要向我讨教方法。我知道,今天的作业被他人好评,是因为这三年来我一直在学习使用思维导图作读书笔记。因为在这方面有付出,有积累,所以今天才可以有能力指导他人,传授经验。万事都有相通的道理,付出就会有收获,写作上的不断积累和付出,相信有一天,我们也会写出优美的文字,出书,授课,成为一名作家,有自己的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