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网上浏览到的一组数据,让人着实有些担忧:
关于“世界阅读日”媒体上公布了一系列数据:国民的读书热情和个人藏书量5年来持续走低,保持阅读习惯的“阅读人口”目前只占总人口的5%!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55本;美国的全民阅读计划正在进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本。而就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来看,9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达400万字,若按每本书十万字,9年间就是40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不足5本。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而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我们有着5000年历史文明的民族,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呢?然而在美国,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相当重视的。所以,小媛老师觉得有义务跟大家分享下美国学校的阅读教学。
先拿美国孩子的寒假作业来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不,这位美国老师就给孩子们安排了一个“阅读挑战”:孩子们每完成一个任务(如: 阅读20分钟,练习视觉词等),就会把下面的一个杯子涂颜色,开学时老师会检查学生是不是完成了所有的阅读任务。
从寒假作业可以看出,美国学校对于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孩子在家里往往做泛读或者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而在学校,就是系统的阅读方法学习啦。
美国的阅读课堂上有一个重要部分:Guided Reading (指导性教学)。和中国的课堂非常不同的是,美国老师的阅读教学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老师拿着分级读物(Leveled Readers),教授各种阅读方法:
市面上的分级读物五花八门,门类众多。学校刚刚举办了图书展(Book Fair),来看看美国孩子圈最受欢迎的分级读物:
在做指导性阅读时,老师会将学生按照阅读水平分组,每一组的学生会和老师一起练习不同的阅读方法。以下这六张图,总结了美国小学生需具备的六大阅读方法,这些方法同时也体现在美国的教学大纲:common core中。
接下来,带大家看看六大阅读方法背后藏着哪些门道:
美式阅读方法 1:视觉化
Visualize,就是将故事视觉化,用我们的五感来体会书中的人和事。有人把Visuzlize比喻为“脑海中的电影片段”。老师上课时,在读到一段文字时,常常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呈现出故事的情景。
为什么要将故事视觉化呢?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同一段文字,在不同孩子的脑海里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视觉化”可以让孩子感到与故事中的人和事情更加亲近,将文字图像化,进而对故事有更好的理解。
将故事视觉化的另外一个帮助是学习“语言的艺术”。无论英文还是中文,我们都有着各种修辞手法,当我们读到“The snow is a white blanket”时,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白雪是一张白色的毯子”的情景,真是历历在目。作者的本意是要表达“到处都是白雪”,可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整个表达显得那么的栩栩如生。
美式阅读方法 2:运用背景知识建立联系
Background Knowledge就是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背景知识。好的小读者在阅读时常常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建立起自己与故事,或者故事之间的联系。
孩子们在读书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故事让我想起...", 或者“我也曾经...(去过某个地方,做过某个事情)"。这其实就是在建立自己与故事的联系。
可是,在教学时,我们希望孩子建立起的联系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联系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举个例子,当孩子读到“我们全家人开车去迪士尼乐园玩,可是半路上车子坏了”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说“我也去过迪士尼乐园!”。这样的联系显然不是“有意义的联系”。可是,当孩子说“他们全家人现在一定很难过,因为当我们全家人出去玩,车子坏了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很沮丧”时,这样的联系就变得有意义,因为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绪。
在教孩子建立联系的时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Text to Text 建立故事间的联系:
比如:“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故事的主人公和之前一本书中的主人公很像因为..."
2. Text to Self: 故事和自己的联系:
比如:“我知道故事主人公是怎么想的,因为这样的事情也曾经发生在我身上”;或“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
3. Text to World: 故事和世界的联系:
比如:“我想这样的事情在80年代的时候发生过”;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现今社会所面临的”。
美式阅读方法 3:善提问
好的读者在阅读时善于提问。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为他们会一直读下去寻找答案。
美国老师上课在做shared reading(分享阅读)时,常常会示范提问的方式。一个好的问题,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通过提问来引发思考,让读者带着问题,在接下的文字中寻找答案。
美式阅读方法 4:提炼重要信息
记得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常常让我们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这其实就是一个提炼重要信息的过程。美国的孩子们在阅读时,也要学习分清什么是有趣的事实,什么是重要的信息。
看上图,美国老师把“提炼重要信息的过程”做了个比喻:读者的小脑袋就像一个漏勺,要把一大碗意大利汤面(故事书)中的意大利面(重要信息)捞出来。这样的比喻告诉孩子:在阅读时,我们要的是重要信息,就像吃意大利面时,谁想要只喝汤不吃面呢?
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下方的组织图(graphic organizer),将故事中的重要信息写下来。在提炼重点时,要问问自己:“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有哪些重要的细节在支持故事的主题?”
其实,复述故事的过程就是一个提炼重要信息的过程,学会了这个技能,小朋友做复述时就再也不会啰啰嗦嗦一大堆,说不出重点啦。
美式阅读方法 5:做预测和推理
孩子是天生的小小推测家。在爸爸妈妈不开心的时候,小朋友常常可以察觉。上课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就能让很多小朋友知道此刻老师可能不开心了,我们最好乖一点!
推理(inference)和预测(prediction)也是阅读的重要方法。这个过程通常分三个步骤进行:1. 根据书中的信息,2. 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 3. 带着心中的疑问,最终做出合理的推断。
当孩子做预测和推理时,老师和家长适时的提问很重要。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想?”,“是什么让你做出这样的判断?”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了解孩子的思维过程:他做出的推断是空穴来风,还是经过缜密的思考。
美式阅读方法 6:信息的整合
一个好的小读者就像一个工匠师,懂得把书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整合在一起。
听起来有些抽象?我们来说个实际的例子。当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时,常常让孩子先看看书的封面。这时,孩子会对故事有一个基本的预测。当我们读到书中的每一页时,一个好的读者会不断提炼重要信息,建立前后联系,并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将信息进行整合,然后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预测。就像水面溅起的涟漪一样,书中的信息正在不停地影响着读者对故事的理解。
最后要说的是,阅读的热情可以培养,阅读的方法也可以!在课堂中,老师发现:一个不会读书的孩子,很难对阅读提起兴趣,因为他可能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平时粑粑麻麻在给孩子做亲子阅读的时候,不妨运用这些美式的阅读方法,引发孩子多思考,因为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孩子既爱读书,又会读书!
[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