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用了这么一个标题党的题目,不过,这是事实。从去年3月开始到现在,我查看了自己的随手记账单,在和人生教练做咨询上所花的钱,确实已经超过万元了。
我其实跟不同的人聊到过,我在和人生教练做咨询。然后他们通常会问,所以你感觉怎么样?我通常也会说,感觉挺好的。但是怎么个感觉好法,三言两语却很难说清楚。也许是因为和人生教练做咨询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工程。用我自己的人生教练的说法,做咨询就像是我们俩在一起做拼图。拼图不是一次就做好的,是这次拼了这一部分,下一次拼了另一部分。很难一下就说清楚我在每一次拼图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不过,也许我很难说清楚我在每一次咨询之前和之后的变化。不过,当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拉长到一年的时间维度,也就是从去年到现在超过1年的时间段里,我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并且尽量去表达清楚我在这段时间里获得的成长和迸发的生命力。
1. 当关注的焦点落在“我”身上时,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扮演着多重身份,我们是子女、配偶、父母、员工、领导。我们在人生中做出或大或小的选择时,也会时常结合我们的多重身份来考虑。在生活中,我们会很自然地关注身边人的感受,关注配偶的感受,关注父母的意见。在工作中,我们一天会花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的事项,也主要是在思考和完成对他人产生价值的工作。
现在,我们把关注的焦点落在自己身上。想一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一场时长为一个小时的对话,是认真地、郑重其事地以“我”为中心的谈话。在这一场对话中,我们关注的、讨论的,是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的问题。当关注的焦点落在“我”的身上时,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这也是我在做咨询过程中最直接感受到的东西。
2. 探索最深层次的需求
我们在前面简单说明了和人生教练聊的核心对象是“我”。那么,和人生教练具体聊什么?
现在我们先停下来,花几分钟时间想一想下面这些问题:你了解自己么?你的喜好是什么,什么让你感到放松?什么会让你感到真正的快乐?你讨厌什么,什么让你感到抗拒甚至厌恶?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曾经或者正在认真地问自己这些问题。而从我自身的经验(我指的是近一年以来的自我探索)来看,我发现,尽管我是与自己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但其实,如果不刻意追问这些问题,我远比自己以为的更不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需要源自对自我足够细致的观察、甚至记录和分析。
就像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莱在研究“心流”时采用的“心理体验抽样法”,他给每一个受试者配备了呼叫器,每两个小时就会提醒受试者记录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心情、感受。因为如果不及时记录,即使是在一周结束之后、一天结束之后,再让我们回忆某个时刻所做的事情和感受,记忆也会产生误差。
我在人生教练的指导下,使用过“专注力日志”来记录自己的专注状态(因为专注程度在我的价值观中是很重要的东西),也使用过“美好时光日志”来记录自己的每日高光时刻。正是通过分析这些刻意观察和记录下来的内容,帮我挖掘出了我真正热爱的东西以及会消耗我的的东西。
刻意的自我观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我们的大脑可能会欺骗自己,或者说会产生以偏概全的印象导致我们看不清楚全貌。
我刚开始找人生教练做咨询时,其实对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抗拒。高强度的工作让我每天都很疲惫和厌烦,于是我开始反问自己:我是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我是不是应该换一份工作?对工作的怀疑也让我产生了对专业领域的怀疑,所以我甚至问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换一个专业领域?
现在我们回到“专注力日志”,“专注力日志”帮我看清楚了我对待工作的真实态度。因为“专注力日志”记录的内容很细,包括我在某个时点从事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当下的精力状态和感受。于是,工作不再是笼统的“工作”,而是被细分为了写文本、电话会议、和客户讨论问题、参加谈判这样更加细化的事项。
对工作的细化分析,让我对工作的感受也变得更加细致。我不再是笼统地问自己我喜欢这份工作么?而是问自己,这份工作中的哪些部分让我感到快乐且有成就感,哪些部分让我觉得非常抗拒和消耗?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惊讶地发现,我现在工作中的大部分工作,比如写文本,其实是我很喜欢的。甚至对于沟通这件事情我都有了颠覆性的发现。我一直以为我很讨厌和他人沟通,但实际上我发现,如果是和团队小伙伴讨论问题,或者是和客户在小范围沟通并且通过沟通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解答了一些疑惑,我整个人会是一个赋能的状态。而我确实会有些抗拒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对抗性的谈判类的沟通上。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发现没什么了不起的。错误的认知和结论可能会导致我们采取错误的行动。想想看,如果不是因为这么细致入微的记录和分析,让我真正了解自己对于工作的感受态度,那么我可能会基于一个错误的认知,作出用不了多久就会后悔的决定,比如像我曾经想过的直接换一个专业领域。但是,在没有足够了解之前,我即使凭感觉选择一个新的领域,难保也不会在几个月之后再次对自己产生怀疑,而这无疑将让我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实际上,如果我想要在工作上获得更好的体验,只需要设法调整我对工作不满的那一部分即可。
我们的一生需要做出很多的决策,而且有些决策尤其重要。要真正作出令自己满意的决策,一定要基于对自己足够的了解,并且是正确的了解,这样决策出的结果才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而在和人生教练那么多次的谈话中,在那么多次的以“我”为中心的谈话过程中,我们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在学习更多地了解自己。
也许我们会和人生教练谈论具体的问题,而人生教练会在具象的问题背后,去帮助你看更深层次的诉求。人生教练会用提问的方式来鼓励你去发现,他们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和你一起去寻找答案。人生教练甚至不会给明确的建议,最后到底要怎么做,也完全是你自己的决定。但是,在和人生教练工作的过程中,不时会产生的“啊原来如此”的啊哈时光,那就是你所收获的宝藏了。
3. 解决情绪和表达的问题
我以前很容易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烈的愤怒,比如,面临非常不合理的时间表时,或者遇到了难题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时。我那些愤怒表现形式呢,有狠狠地踢桌子、砸鼠标、扔手头的东西,但即便如此,还是会觉得怒气在胸口源源不断冒出来,而我像一个气球,在不断地膨胀、膨胀,也承受着不断膨胀所带来的压力。
我曾经以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什么调整或者改变。遇到让人生气的事情嘛,气鼓鼓是在所难免的。再说了,生气了不发脾气,不反而是憋坏了自己?
幸运的是,我有一位人生教练。在做咨询的过程中,要是没有特别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就会从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来开启话题,所以因为有段时间正好经历了多次情绪的爆发,也就很自然而然地聊到这个。再然后,我们花了好几周来聊情绪这个话题。
期间细节的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我直接说一下我们的发现和取得的成果。我们发现,我会表现出这种强烈的愤怒,最核心的原因是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试图通过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默认现状就是这样,没有改变的可能,而现状令我如此厌恶导致我又没法真正接受,然后不能控制地就是表现出极度的愤怒。所以,这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正是需要正确的表达。
这里再展开多说一点,我们很多的行为模式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受我们的成长环境而产生的,我们在小的时候,与他人(主要是家人)进行交互,并从与他人的交互中积累我们作出行为可以获得的反馈,并基于此形成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比如为什么我会形成遇到问题不会试图通过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就和成长经历具有很大的关系。看到这些行为模式的诱因,并知道这些行为模式是可以调整的,是帮助我们实现改变的重要因素。这一部分工作,确实是需要人生教练、甚至是心理咨询师的介入才能更好完成的。
在意识到前面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慢慢学会表达,当再次出现让我感到愤怒的事情的时候,我开始学习和老板沟通、和同事沟通,并且试图去寻找一些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也很庆幸,我的工作环境给了我很大的包容,在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找到了可以解决掉我的愤怒点的方案。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表达所取得的成效鼓励我继续勇敢地进行表达。所以,你猜怎么着,从去年八九月份至今,我几乎没有再出现过所谓气得发疯的情况了。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4. 觉察自己的盲点
我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去年国庆期间吧,我在嵊泗岛游玩,也没有中断和人生教练的咨询。我还记得我坐在民宿的天台上,是傍晚,天边堆着大朵大朵的云。那段时间我正好读了《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在读那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一本最喜爱的图书;读完之后,我最爱的图书就是它。当我正手舞足蹈和人生教练宣讲我多么多么喜爱这本书时,人生教练突然打断了我,“所以,你从这本书里学到了什么,你会作出什么样的改变呢?”
这个问题让我一愣。说实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是从去年八月份左右开始,重拾了阅读这个乐趣。那段时间我在不同的场合看到这些类似的观点:成甲的《好好学习》里面提到,“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吉姆奎克的《无限可能》,“知识就是力量是七个关于潜能的谎言之一。事实是,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知识具有转化为力量的潜力。知识如果没有被吸收并应用,所谓学习就毫无用处。只有把知识付诸行动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卡耐基也提到,“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是增进行动”。我对这些观点深以为然,但依旧忘记了在自己的生活中去适用。人生教练的这个问题,和这些观点不谋而合,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醒:要真的去思考,从我们所读的书里面,可以带走的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实践我们学到的东西?道理熟读千遍,但不真正落实在在自己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变,可能只是白白地浪费时间。从那以后,我的读书笔记开始多了一栏:“我将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改变”。
当然,前面说的主要是举一个例子啦。重要的是,人生教练的工作就像是展示一面镜子:照见你自己关注的,但是被你不小心忽略的那部分内容。自我了解就是把自己放在自己的外面,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而拥有一名人生教练,无疑让你真的多了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帮助你更清晰地看清楚自己。
5. 人生教练是一个助推器
这又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啦。前面提到我从去年九月开始重拾阅读这项乐趣,与之同步的还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写作。挖掘出这些会滋养我们的东西是自我了解阶段的内容,在通过自我了解锚定一些想做的事情之后,更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做出行动啦。
不用说,写作的难度又比阅读的难度高得多,毕竟一个是输出,一个是输入。我在这条路上,产生过很多有趣的想法,但也确实磨磨蹭蹭了很久。在和人生教练咨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问题需要去解决了(我是说那些让我感到难受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情绪问题)。所以后期的话题,就比较多地集中在我想要做的这些事情上,其中很大的篇幅就落在写作这件事情上。
有时候的交谈变得有点像是“阶段性汇报”,我会把近期的一些发现、或者说一些感悟和人生教练聊一聊,比如习惯养成技巧、怎样面对和解决浏览社交媒体后的愧疚感等等,然后有时候思维的碰撞也会让我们在这个事情上探讨得更深。这样的聊天总是会让我们都进入一个很兴奋的状态。然后我的人生教练通常会跟我说,“你看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已经可以形成一篇文章了”,这样子的鼓励让我备受鼓舞。
除了和我一起探索之外,人生教练还会“逼迫”我做一些计划。比如当我还只是有一个想法的雏形,甚至有时只是随口一提可以写某件事情,我的人生教练会穷追不舍,“那么你打算什么时候完成这篇文章?”。如果我给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比如一个月,人生教练会继续追问,“为什么要这么久呢?你为什么觉得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有研究发现,制定非常详尽的有何时、何地、如何完成的详细计划会有效提升顺利做成一件事情的的概率(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和康斯坦茨大学生们的实验)。显然,我的人生教练,正是在运用这一方法以促使我真正地做出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教练是很务实的。
人生教练会鼓励我想得更大、更多。其实我最初想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得特别多,只是单纯地感到快乐。而在我和人生教练就写作的话题聊得多了以后,我的人生教练会说,“你看,今天又是一个好话题,这么多话题整合起来,不就是可以形成一本书了”。听得多了,就会觉得出书这种事情,我不是也可以试一试,把它当做一个目标?人生教练也会鼓励我自己去想得更大、更多。如果真的一直在写作这个领域深耕,我想要达到怎么样的一个状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这些问题确实需要去想。从我们热爱的事情入手,可以帮助我们在初期建立起兴趣,但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给兴趣赋予更大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层面的东西,可以鼓励我们走得更远。
从这个角度来说,和人生教练做咨询,相当于让我在前行的路上,多了一个伙伴。在她那里,我总是获得积极的、正向的鼓励,甚至在我犹疑或者惰怠的时候,会给到我一些刺激。所以说,人生教练同时也是一个人生助推器。
6. 小结
写到最后,我突然发现我的整个人生教练咨询过程其实是一个系统的流程:首先是认识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真正的热爱,同时认识并清理那些会阻碍我前进的事情,再然后,就是坚持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直到取得一些会产生意义感的成就。感谢我的人生教练,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帮助我从最初的探索迷惘期,终于走到了坚持所爱的这个阶段。我突然想到,这篇文章也可以当做一个礼物,来送给我的人生教练。另外,前面说到的这个系统的流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许具有普适性。所以我也希望可以将这一个发现,送给每一个正在自我探索的生命。
总体来说,以上就是我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和人生教练的做咨询所收获的东西。每个人在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有自我成长、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亲子教育等等各个方面,人生教练的工作领域也非常广泛。我一直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找一个专业的咨询师,总是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