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2.6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道:孝旨在体会父母之心,并尽力解除所担忧的。”
亮言:
这则讲孝。
我们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视孝的国家,古代最高级的职业就是做官,所谓士、农、工、商。而重视孝,他重视到可以和你的政治前途挂钩。
在汉朝,你必须是一个孝子才可以做官,这叫举孝廉。后期的朝代虽然调整了选官的制度,但对一个人的孝依旧是非常重视的。无论你做了多大的官,做着多么伟大的事,只要得知父母去世了,就要乖乖回家守孝三年。
因为儒家的观念,如果你对生养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话,你做官也做不好。你对至亲都不关心,你还能关心谁?
在儒家看来,孝不单是一个人的人品道德,他更是一种观念意识,有若说,“一个人孝敬爹娘,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可见,一个懂得孝的人,他心里是装着别人的,尤其对父母和领导,他起心动念时是有敬畏的。
但孝不是天生的。
我们给小孩一颗糖果,他第一反应一定是先放进自己的嘴巴。你问他,“你怎么这么自私呀”?他会讲,“什么是自私呀”?他天生是不知道这些的。
你教育他,“有了糖果,要给爸爸妈妈吃,要分享给小伙伴吃”,他下次才会知道,有好东西要记得给爸爸妈妈和朋友,不能只自己吃。
我们现代有些家长,很崇尚公平,觉得在家里大家有事商量就好了,只要大家和平商量就一定没问题。于是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孩子打闹他呢,他也不生气,觉得孩子很有活力,孩子做一些过分的事呢,他觉得也还好,要尊重彼此的差异。
但我们要意识到,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你比他强,你和他商量,他会顾忌你的感受,会按照你的意思办。但当有一天,你年岁大了,他年富力强,因为你从小就没有给他一个“孩子要孝敬父母的观念”,他觉得你老了,没有用了,就不会再听你的了。
你和他说,“孩子,能不能帮妈妈捶个背呀”,他讲:“妈妈,我今天上班也很累呀,不想捶背”。你有什么办法?这就是追求平等的结果。
更不要指望外面有人能管教他,你都管不了,谁能管的了?
最可怕的是,当他在外面混的很好,他会得意洋洋,觉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功劳,不会想到是来自父母的培养;如果混的差,他会觉得父母没有用,没有从小教给他东西,才让自己混的这么差!
一个不懂感恩,却又不断抱怨的人,那后果你是知道的……
儒家教育是希望我们先做好自己的本分,有能力呢,再照顾更多的人。
孝敬父母就是本分,挣钱养家就是本分,陪伴孩子就是本分,这都是你应该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擅长不擅长,不管有什么样的困难,这是天职。
我们也不会给每个人强加负担,但如果这些责任都不尽的话,我讲重一些,“你总归是不合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