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这本书,缘于重启跑步,自己需要找一个超级跑者为标尺,从对方的跑步心态、跑姿、饮食等等,去无限地达到心理、身体同频,继而克服坚持上的困难。事实上,读完此书,目的基本达成,克服了起步阶段的懒惰症。作者将多年来超级马拉松的历程(大多在50英里以上,百英里更为常见),娓娓道来。不仅如此,对于自己跑步这一行为动机,也进行了如庖丁解牛一般,真诚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书的侧重点放在内在的思考,而非运动本身,在知道如何跑之前,更要知道为何而跑。
然而,即便获得了无数次超马冠军,作者跑完后仍带有为何要跑的疑问。甚至,也同样没弄清,为何自己能如此热爱,如何能带着痛苦并坚持下来。成为美国这项运动的佼佼者之后,也始终探究灵魂的深处,带着觉察为何能如此坚持。这种坚持,在他母亲去世后,曾一度动摇过,怀疑过是否因为坚持跑步而忽略了其他的东西,造成了生活的许多不平衡。这种忧心与疑惑,在其妻子提出离婚后,更是雪上加霜。
鉴于此,我在重启此次跑步时,也有必要搞懂这些事。到底为何而跑?
为了健康?显然有此原因,身体犹如一架车子,适当的运动犹如日常保养,必不可少。以自己最近一次的感冒来说,就是如此。在那些有运动的年份,抵抗力明显强于现在。很少感冒发烧,即便有也是很快消退。
这点在书中,作者重点用在了论述素食营养,对跑超马的助力。成书之时,他已经坚持素食7年。不仅如此,书中的一些观念也很新颖。作者对过度加工的食品,基本拒绝。崇尚简单哲学,必要时自己动手准备每一天的食品。所以,在此书的每一章末,他都给出了自己日常的菜谱,以及具体的制作细则,方便读者如法炮制。由于时间关系,本次的阅读,我都掠过了这部分,但正如作者文中的一句话:“We are what we eat”,是的,我们的饮食至关重要,它们影响了自身有太多的影响。这部分,之后会将其说法践行,尝试自己做更原始、传统的美食,牢牢把控住入嘴的食物。
为了规律?当然也是,跑步是最容易掌控时间的,何时开始只需要穿上鞋即可,何时停止也几乎随心(当然,难免也会有劳累而坚持不下),也无需找伴,一个人孤独地跑下去也未尝不可。重启跑步后,经近一个月的摸索。最合适自己热身、开跑的时间,应该要从5:45始,一个小时之后也才早晨7点。不会因此影响接下来一整天的计划。当然,这需要早起生物钟(拒绝闹钟,让身体来计时)。而早起热身、拉动身体,似乎又是和人性中的惰性做对抗。这时,又想会自然想起书中作者所经历的苦难,自身的这点困难算什么。用大迫杰的话:“我从来不问自己想不想做,只问自己,需不需要做”。除了职业运动员外,其实普通人也可以这么做,用来突破自身的舒适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