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们要上的课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每一次上到这一课,我都感觉自己上得特别别扭:因为常常找到的素材连我自己都打动不了,接着就演变成无聊的照本宣科。我总是感到,我在上面讲得精疲力尽,而下面的学生仍然“身心放松”。于是,这一次,我想做点改变。
这课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但知识框架倒是很清晰,而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已学习过这些内容。所以,我决定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讲,我负责听、负责提问题。
第1轮尝试
我对学生们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换一种方式来上课。”他们很好奇地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给大家15分钟,每位同学独立阅读这课的内容,并画出思维导图,一会儿我随机挑选,请抽中的同学来做老师给同学们讲解。”
倒计时15分钟的滴答声响起,教室里的学生们马上就行动起来。我在教室里走动,给予一定的提示,指导他们如何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公有制经济中哪个更重要?怎么体现出“重要”呢?”“公有制经济是什么地位?如何表现?”“如何区分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最主要的区分标准是什么?”我引导学生们为自己粗放型的思维导图慢慢添加枝叶,让最后的呈现尽量简洁但又突出重点。
在学生们独立思考之后,我给了5分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补充、修改自己遗漏或是有误的部分。
为第一次点赞电脑随机抽选后,两位同学轮流到台上了担任“老师”的角色。虽然两位略显羞涩,但都在课堂里很认真地准备,总是挑战了自己。学生们可以从讲课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积极主动、勇于思考的一方。而我在他们讲解过后,抛出新问题,检测台下的学生们是否清晰地弄懂这些知识。
这节45分钟的课里,学生们比我想象地还要认真投入,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的老师是同伴!
第2轮尝试
在上过两个班后,我觉得15分钟的自主阅读与归纳时间,其实是很仓促的,所以学生们的思考只能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上。另外,因为自主学习时间占用多,必然会导致小组讨论的时间减少,或是学生上台讲解的时间减少。
这怎么办呢?
我突然想起,我可以将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然后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到彼此的学习成果。
于是,我让同桌的两位学生分别阅读“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内容,并画出对应的思维导图。这样,这一环节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很多学生在10分钟以内就很好地完成了。
分享、交流,轮流教授 认真讨论的模样最可爱在小组讨论时,由于每位同学都只掌握了一部分知识,所以教授与学习都变得很重要了。教别人的过程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他们轮流扮演教师的角色,在教别人的同时,学生们就会不断学习、主动参与。比如:这个部分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如何将自己整理出的知识要点更精炼、更准确地告诉其他同学?而每个人又都是学习者,在同学的提示下,快速学习另一部分的知识,然后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在挑选学生上台汇报的时候,1班抽中的学生要讲的部分并非她自主学习时的版块。虽然诧异,但她依然落落大方,把刚才小组同伴们教授她的学习成果一一再教授给全班同学。不仅如此,她还用自己生活化的事例与课本的那些生涩的概念结合起来,课堂因此幽默而生动。
他,就是老师!2班上台的学生则更像一个“老师”。他随机挑选台下的学生们来回答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评价。在这样的“师生互动”里,学生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教后反思
当然,从更好的角度来看,这节课的不足是挑战任务还是低层次的、纯知识性的。下一次,我应该提供能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高层次高参与的好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可以事先让学生们回去准备案例与素材,或是邀请他们参与到我的课前准备中来,然后再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这或许只是一节带着很多瑕疵的课,但无意中让我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走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我有机会领略到真正投入学习的美好。一直以来,我一直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但事实上却还一直“霸占”着课堂的话语权。
从教师为中心走向学生为中心,其实是一件蛮难的事,需要放下“执念”、闭上嘴巴,然后让学生成为课堂里的主演!
愿这次尝试,让我真正有意识地走向生本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