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周都深深地陷入到了回忆模式,缘起深圳中学的老教学楼要拆了,回去看了最后一眼,期间遇到不少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封存已久的许多回忆又再一次苏醒。当一个人回忆被激发之后,方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路走来的轨迹。轨迹中不免有跑偏的时候,但也正因为如此,能看到另一番风景,以及看到另一个自己。
前不久在一次饭局上,我还向别人吹牛B,说哥可是最早加入创业潮的。以前在乡下,生活在一个工业区的旁边。工业区里是一些港商办的玩具厂,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国家。隔三差五地,会有一些质量不合格的玩具制品被当作垃圾处理掉。但对于当时的只能玩玩泥巴的我来说,随便一件工业制品便是无比稀罕之物,更别说这些本来应用于取悦欧美儿童的玩具。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每周都会去工厂的垃圾堆把一切翻个底朝天,把一切可用的玩具残品、零件都搜刮回来,自己组装。还有一些成套的玩具,需要花好几个月,甚至是一整年才能收集全。以前有个小伙伴,外号叫“垃圾宝”,因为他每次到厂里找玩具的时候都非常拼,常常整个人钻到垃圾桶里翻宝贝。从桶里出来时整一个黑人牙膏的logo一样。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它的手段搜集玩具,比如到工厂区和保安聊个天,去逗逗女工们,卖个萌,往往就会有惊喜的收获。那几年,我搜集了整整两箱的“破烂儿”。为了这两箱东西,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包括父母的责备、工厂保安和狼狗的追撵……因为得之不易,所以也特别珍惜。
后来转到城里的小学之后,发现即使对于城里的小孩,我手头的这些“破烂”也是极有吸引力的。开始我连借给别人玩都不愿意,后来有个同学提出要出钱买。我思想一下子就解放了。也许自己也因为这些“破烂”的价值能获得认可。但我知道,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能换回钱$_$。橡皮擦一般大小的玩偶,五元一个,大一些的10元;小车之类较复杂一些的,一律50元以上。这些玩具当年可是得到中英街或者是免税商店才能买到。很快地,班里掀起了一般抢购潮。后来,有顾客提出疑问,说为什么这些玩具没有包装。那不是废话吗,垃圾能有包装?当然,这是不能告诉客人的。我发动外婆帮我对玩具进行包装。方法很简单,把玩具装入一个塑料袋,用一条锯条压在封口片,在蜡烛火苗上一烫。封口整齐美观。这样一来,售价轻松翻番。没两个月的功夫,两箱玩具销售一空,只剩下一些实在舍不得出手的(其实是里面包含太多的血泪)留着收藏。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我是怎么在小学老师的眼皮底下完成这些交易的。也忘了我到底是怎么忽悠外婆帮我搞包装。外婆只会说潮州话,而我又完全听不懂。很小的时候我总是以为外婆说的是外语,所以叫外婆。现在真是很想念她老人家唉T_T。
现在想想,当年实在是太接地气了,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己也玩起了小生意。后来,渐渐地走上了一条“正统”的成长路,就再也没有这些活跃的想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