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去了阳朔,才知阳朔山水甲桂林,给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之感。
许多年前,单位组织去桂林阳朔,跟了旅行团,仅仅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但凡跟旅行团去的地方,都没给我什么感觉,没留下可回想的东西。不是那个地方风景不美,人不随和,实在是导游催得过紧,走得太快,没有多少时间欣赏和品味,更无法了解当地人的风俗民情。这是我现在坚决不跟旅行团,再辛苦也要自己规划路线的原因之一。
这次到阳朔也如此,提前了解好几个地方,约上三五好友,利用周末出发了。
印象刘三姐
这几年,有时间就跑出去的我,算是去过一些地方,偶尔会看看当地的大型文艺演出,除了满足视觉享受,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外,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些演出,内容不同,表现形式相似,都以赏心悦目的歌舞呈现。如若将它们进行比较,我觉得《印象刘三姐》算是难看懂的。咱不拿它和敦煌的《又见敦煌》,九寨沟的《九寨千古情》以及沈阳的二人转比,就与同在阳朔演出的《千古情》也难企及。
一个主题明确,演员阵容强大,具有一定专业水准,能不断给观众视觉冲击。而另一个主题模糊,节奏拖沓,许多人看后不知所云。为表现阳朔渔民的日常生活和捕鱼场景,二百多位群众演员穿着华丽服饰,或牵着牛,或骑着自行车,或在河边拍洗衣服。
演出以漓江山水风光为背景,给人震撼,除了一字排开唱的山歌很好听外,其他实在不敢恭维。
我和许多人一样,冲着张大导演的名号去。之前听司机和饭店老板说,《印象刘三姐》不如《千古情》,看不懂。我坚持眼见为实,戴上帽子,穿着厚棉衣,坐在露天观众席上,仍被冷得瑟瑟发抖,双腿不知该往哪儿放。倦意一次次袭来,我眯着眼睛打起了盹。悠扬歌声萦绕在耳,迷糊中觉着自己回到了家乡,回到和小伙伴们在山上看牛的时光。
眼前的热闹是舞台上的,与现实无关,与我无关。我没法看进去。
富里桥
富力桥是阳朔三大桥之一,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遇龙河的源头。
见到它,我就想起湖南上甘棠村的那座拱桥,同样用深灰大石筑建,弯如弓,横跨在清澈见底的河面。千百年里,无数农人从桥上过,他们把岁月踏碎在石板,经过风雨的冲刷,已油光锃亮。
两棵苍劲古树遥遥相望。它们把枝桠伸向彼此,似乎在努力和对方靠近。桥中站着位古装打扮的女子,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其神韵与古桥老树甚是匹配。
我回过神来,见一架无人机在她头顶盘旋,一位身穿厚棉衣的的男子,手拿遥控器站在岸边给她拍视频。
明天就是冬至,北风吹到了江南,它不客气地呼啸着。那位穿着单薄的白衣女子,在寒风中能站久?应了爱的力量,心有暖阳才不怕这深冬严寒吧?
古树见了,一定会想起那个在河里游泳赶鸭的少年,清楚他娶亲时背着新娘踏过桥的眉开眼笑,知道他年迈时依然喜欢耕种,习惯牵着老牛早早出门。他的老伴坐在屋前,喊他早点回家,别忙起来忘了喝水。
老树看着村里人一个个长大又老去。它一步不离地守在那儿,它们看着孙辈们走出村,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回乡修了路,开了竹筏漂流,欢笑声终日响彻河岸,像几百年来的每个春秋。
相公山
到相公山的人基本为看日出。爬上相公山山顶,晨曦划破漆黑,太阳徐徐升起,浩瀚的山河大地就此铺开。
同伴买票回来,直说一张60元太贵了。司机解释,最初爬山是不花钱的,后来老板自己花钱修了栈道和观景台,票价就像早上的太阳,越升越高。
老板投资修路,收费赚钱,似乎合情合理,可这是国家的山政府的资源,谁给了他权利?相公山无法作答。
上相公山的路有两条,一条直上山顶,一条上一段就有一个观景台,十几分钟就能到。两条路都十分陡峭,如果不修栈道,真可比蜀道难。
我和同伴气喘吁吁,直呼衣服穿多了。尽管辛苦,可踏上山顶的那一刻起,什么票价,什么路难走,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站在这儿,我们能看到漓江第一湾,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像长短不一的竹笋耸立在漓江两岸,阳光透过云层直射,群山浸没在金色的海洋。
漓江像一条粉白色的绸带蜿蜒于群山。几条游轮在白绸上穿行,像在云海穿飞的长箭。箭的一头尖锐锋利,一头拖着长长的白尾巴。
今日是冬至,来相公山的人很少。几个人里,又见刚才那翩翩少年。言谈间得知他是服装模特,爬山涉水为工作。他的摄影师和他一样热情,指导我们迎光拍照,把我们都拍得高挑苗条,惊呼自己竟可以这么美。
为这,掏六十元上山,值了。
漓江边上有你我
游漓江怎么能不坐竹排呢?徒步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两天,我们用一上午的时间坐人工竹排,一下午的时间徒步,过足漓江瘾。
阳光下,微风中,我们坐着竹筏顺流而下,看江边美景,唯愿时光永远停留。
江水清澈,丝丝水草像发丝飘摇在鹅卵石间。一群群鸭子不时出现在江面,像点点星光闪亮于银河,无视竹排上的游人。船工一再提醒小心手机掉进江,可我还是忍不住拿出手机,用镜头留下这青山绿水,碧波泛舟。
坐竹排从金龙桥到旧县,要过九个江堰,每次竹排都从高落入下一层江面,水哗啦啦溅起一片,惊得竹排上的人大声尖叫。船工穿着短袖夏衣,站在后面憨憨直笑。
他告诉我们,每隔一段就有的江坎,为把江水堵存起来,供附近村庄灌溉所用。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的山过于陡峭,缺少树木,他们靠的是这灵动之水。
山水结合,有了阳朔如画风景。这里的乡民除了在田地间耕种,还依靠这风景改变生活。
如果说坐一个多小时的竹排是在画中游,那在漓江边上徒步是让自己完全融入画中。
沿着江岸小路前行,两岸青山映入江面,一幅山水对称画便徐徐展开,又缓缓往后退去。
不时划过的游轮击碎画卷,碎片在夕阳下泛着银光。青山逃也似的回了岸,看着游轮渐渐走远,才又落入江面,与江水缠绵成诗。
我在诗中走走停停,被同伴甩得老远。就像坐竹排那会儿,我总叮嘱船工慢一点,再慢一点。以其说为船工省力,实则存有私心。我想在江中多呆一会,一种如不舍离开温暖被窝的感觉溢满心田。
漫步于江边,向前看是一幅青山绿水,回头望是碧波浅浅。那对紧紧相拥的男女,自然在水画中。若干年后,他们是否还在一起?想到游漓江时的这一刻,是否会给身边的她或他一个拥抱?或给彼此一个寻常问候?世事难料,愿他们能不离不弃,对得这相依相随的山水云天。
有人说智者爱水,仁者爱山。我不是智者,也不是仁君,但我总偏爱这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绿水青山间、在名山大川里,我仍在找寻漓江般最美的风景,体味不同的生活方式。
每次离开已经住腻的地方,在陌生城市流连的时候,我都有换了种活法感,觉得自己竟像猫儿一样,有了九条命。
不,或许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