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心理
心有所悟 向死而生

心有所悟 向死而生

作者: 落叶_知秋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19:11 被阅读0次

——知秋

(死亡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避讳的词汇,实际上在西方是一种文化,需要人们从小去学习,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我们的文化倾向于对死亡的人念念不忘,甚至无法生活,从而抑郁成疾,才证明我们对逝者充满感情。而正确的态度是:让自己尽早从亲人离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依然可以积极地面对生活。当死亡即将来临,我们坦然面对,接纳生命的安排,不悲观消极,积极活好有限的每一天。)

一个朋友突然查出肺部癌症,我作为医务工作者,因为要帮她联系治疗的事,所以比其他人更早地知道了这个消息。我由于最近两年比较关注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再加上在医院工作,对生离死别的看待比较理智,即便这样,那个朋友自己的坦然让我仍旧不得不深深钦佩。她打电话给我,平静地说出了她的疾病,那种淡定从容感觉就像说出感冒发烧一样自然。

人生无常,我们并不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候降临,就像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的,“旦夕太长,灾祸来临如迅雷。”“没有人给这一个钟头打保票。”危险和不测随时可能发生。身历乌克兰战争的人想必不会想到他们年轻的生命会在下一秒就离开;地震中丧生的人也不会想到他们一觉睡去就再也不会醒来。然而,我们好像并没有因此而恐惧,看来,我们所恐惧的是能够看到生命的长度。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呢?

死亡,作为一个人生终结的自然结果,它会什么时候光顾并把我们的生命带走,我们是无法左右的。

我们不愿意面对死亡,是因为放不下的东西太多,然而,那些我们所放不下的东西,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享受,不管是父母儿女,还是亲朋好友,我们对他们而言,并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亲人们哪怕曾经把我们当成他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也会在一段时间的痛苦后走出来,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人会离不开别人,只不过有的人内心不够强大,不能用理性思考对待自己的悲伤罢了。

所以,我建议,在我们活着时,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用对别人的“放不下”增加我们在别人生命里的影响度,而是用“我相信你有能力活得很好,我愿意看到你走出悲伤,开始新的生活,”让对方逐渐接纳我们终将离去的事实。当我们可以让所有我们爱着的人都可以坦然面对我们的离开,当我们可以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活好自己时,我们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我们不需要为任何人担忧,我们可以坦然面对死亡。

我们不能接受亲朋好友的离去,所有的难以接受都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和对于“人终将死亡”的自然法则的抗拒。为什么我们可以接受老年人的离去,却不能接受年轻人的离去呢?是因为在我们心中对周围人的生命长度有所期待,我们在和命运之神抗衡。

我们生活中本属于不确定的好事或者坏事的发生,往往被我们用内心的情感变成宿命的安排,把命运女神视作富有感情的神,认为她可以惩恶扬善。然而,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话如一瓢浇醒我们的凉水:“命运女神不是道德裁判员。”在她那里没有善恶之分,不论我们认为自己有多善良,我们随时被命运女神摆布,我们无法控制命运带给我们的幸与不幸,我们更无法控制自己生命的长度。

我们仿佛觉得在生病的朋友面前谈笑风生是不人道的,是缺乏同情心的;我们仿佛觉得只有给对方宽慰才能表达我们的善意,减少对方的痛苦。我们却不知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过“强迫性重复”的概念,当我们把一遍遍的安慰给到对方时,等于在一遍遍地提醒对方是个病人。如果不能理解我所描述的情景,我们可以试着回忆自己曾经一遍遍跟别人倾诉自己生气的事情时内心的感受,我们本以为倾诉可以缓解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更理性,却发现,每一次倾诉都会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到一次被伤害,好像是刚长好的伤疤又被扒开一样的疼痛。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再没有向别人倾诉过心中的不快,而是通过读书和思考来寻找尽快脱离不快情绪的出口。

真正面对死亡的力量来自于:我们可以自如地谈论死亡,我们可以科学地面对死亡,我们可以理性而坦然地接纳死亡。

我非常高兴能看到我朋友的强大,她用她坚韧的女性美,承托着自己的生命之光;用坦荡的性格,直面着生活带给她的考验;用平和稳定的情感,慰藉着所有关爱她的亲人和朋友。她并没有读过多少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但是,她有良好的家教,有同她一样心胸豁达而又坚韧乐观的母亲,她用行动践行着智者面对不幸的人生态度。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唯有悲观净化而成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她就是践行哲学面生活观的智慧化身。

癌症是否可怕,全在于我们内心怎么看待。目前国内的癌症治疗发展突飞猛进,治疗副作用已经不像听闻的那么可怕,医保的特殊病门诊报销比例也非常高,国家承担了大部分的治疗费用,甚至符合条件的,还可以入组临床实验,享受免费治疗。另外,“荷瘤生存”的理念已经不再是什么新提法了,与其选择对抗和不接纳而让我们活在愤怒怨怼和郁郁寡欢中,不如“既来之 则安之”,选择坦然接受和面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生活,不要被欲望的魔爪掌控,不要把焦点关注在我们即将失去的和不能够拥有的东西上,而是要用我们自己所能掌控的方式,让每一个当下,闪烁出绚烂的光彩,用我们渺小的生命之光,照亮我们所爱的人,同时坦然接受命运之神对我们的安排。就像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塞内加说:“何必为部分的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的人生都催人泪下?”

尽管我们努力克制自己,保持健康,期待着能活得长久,但是我们生命的长度是自然法则,我们的人生有很多不可控,不会按照设计的剧情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所有的悲伤、痛苦、懊悔、遗憾、自责、谴责、抗拒、无助都是消极的情绪,会把我们带入内心自我折磨的深渊,从而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蒙田说:“谁恐惧,谁就要受折磨。”

而哲学的智慧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无法改变的不如意之事时,可以从哲学的视角,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慰藉。近两年,我只是略读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对哲学和心理学的博大精深远远不能抓到精髓,但是,我的生活观因为我的阅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已经可以用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珍惜每个当下所带给我的人生体验,尽快地把自己从对现实不接纳的对抗情绪中脱离出来,用平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没有人能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或许我们会比我的朋友更早地离开世界。只要还有一天生命,就要积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生活不会因为我们的焦虑而对我们仁慈,反倒因为焦虑增加了身体和精神的压力。当我们自身都对明天没有确切把握时,我们又凭什么用同情的眼光看待别人呢?所以,我推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相关文章

  • 心有所悟 向死而生

    ——知秋 (死亡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是避讳的词汇,实际上在西方是一种文化,需要人们从小去学习,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我们的...

  • 向死而生,心有所畏

    一、关于死亡 关于末日 "在毫无防备下,我战栗地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和癌细胞交手的诊治过程备受痛苦,让我仿...

  • 向死而生,爱有所及

    早上开机,妈妈的电话一秒就进来了,气势汹汹地问,为什么关机?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急躁躁地说,你爷爷不行了,马上回家...

  •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

    九月忧伤,十月耻辱。 那天,莞尔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十八层。顿时各种牛头马面的小鬼扑身而来热情相拥。莞尔虽觉已经...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好像起了个很惨烈的标题, 但实际上只是几件身边发生的事,而且重点是生。 一 前天晚上和小熊聊天, 他抽着烟——我看...

  • 读《向死而生》有悟

    记得大一的时候,有幸拜读了李开复老师的《做最好的自己》和《世界因你不同》,常常被书中的励志故事所打动,打满...

  • 重读《向死而生》,心有所感

    重读《向死而生》,心有所感 向死而生,大概只有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才会真正明白生的可贵和如何过好这一生吧,才会体会...

  • 诛心之悟之二:如何向死而生

    清醒地意识到死亡终至,并为之恐惧忐忑,是高智商物种——人类,独有的困境。 如何打破困境,应对死亡恐惧?人类的高智商...

  • 生死

    生而为死,向死而生。

  • 2018-08-23

    向死而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有所悟 向死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ac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