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走路,从小到大都是。
小时候,走路是家常便饭般的存在,出门打酱油走路,每天上下学走路,平时走亲访友走路。走路的模式和场景多种多样,有几种是特别印象深刻的。
场景一:上小学,每天早上要篮球训练。冬季凌晨四五点,我被闹钟吵醒,几乎没有耽搁,飞快爬起穿衣和简单洗漱。爸妈还在睡觉,我轻轻关上院门走入户外一片漆黑中。家门外是一条几百米的小巷,很安静,偶有狗吠,没有路灯,我印象中应该有带手电筒,当然对小巷的路况早已了然于心,快速往前走,一边哼歌壮胆那是肯定的。快接近巷口时,就已经可以透过破晓的光看到大马路边上干活的环卫工人,我每次都有一种光明即在眼前,飞奔而去的雀跃,跨上马路的那一下总是用跳的,有时候还会回头看看依旧黑黢黢的巷道,好像甩脱了“怪兽”,一身轻松。
场景二:90年代的晚上除了电视没有其他娱乐,所以经常一家三口去亲朋好友家串门,走着去,然后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再回家。记得92年亚运会期间,有一个项目特别深入人心,就是女子竞走。那一段时间,串门后回家的路上,必定是我的表演时间,一个人冲在前面表演竞走,特别夸张得扭动自己的臀部,跟着了魔似的,走一路笑一路。
场景三:年初一拜年。甭管大年夜睡得多晚,初一早上是不赖床的,一则大人不让,二则挂了许久的新衣服在召唤。一家人穿戴好,齐齐整整走上大马路,一路上全是这样子的,大家都齐齐整整走在去拜年的路上,其实从踏出家门就开始不断得拜年,尽碰着熟人,一路下来脸得笑得发酸。你说我开心么?哈哈,这取决于我是否满意当天的装扮,小丫头片子一个,自己若觉得穿得美美,那这就是舞台,那走得可有范了,若不然,那就得煎熬地挪到亲戚家呗。
千禧年后,走路就越来越少了,走路上学少见,走路串门少见,走路拜年没有了,现在走路主要是为了健身。时代的进步让“每天一万步”成了一个健身口号。前些年我还常常晚上散步,不能是那种聊天式的踱步,得一个人非常专注的往前走,可以听听音乐,然后会越走越快,身体会越走越轻,微微发热的状态是最好,每次走完回家要爬一段楼梯,我几乎是三步两跨蹦上去的。那种神清气爽的当下,简直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其实就是微微的一种兴奋感。(题外话,不知道喝酒微醺是不是也这样。)
现在进入冬季,户外寒冷,夜晚马路上散步的人都很少见,偶尔有,也都属年纪大一些的老人。而我也很少独自在室外散步了,会有考虑安全的因素,没法一心一意走路。偶尔会到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走一走,那其实也是不过瘾的,室内比较闷,没有风景,走完脚会飘。
当然,我还是会在平时的生活里刻意地安排走路,出门办事把车停远一些,走上个十来分钟的路,让自己转换一种状态,有点儿风风火火但不是着急,让体温升高一些,态度积极一点,办起事来也无往不利呢。
走路走到兴奋,就会无所畏惧,就像大力水手吃上了菠菜罐头。
走啊走,走啊走,一起走到天荒地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