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耳朵先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个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遍了整个朋友圈,各大百万粉丝的公众号纷纷转载,阅读量远远超过10万+。
内容主要讲的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摩拜被美团以15亿的价格收购后,这个80后的年轻人一下子可以套现15个亿。
同龄人尚且可以做得这么好,而大部分的80后却在拿着三千五千的工资,不思进取的在某个公司打工。
王耳朵先生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奋发向上,积极前进。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被时代抛弃了,哭都来不及。不要以为稳定是可以长久的,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在变化。
王耳朵先生的是一篇励志鸡汤文,也是各大新媒体作者,一直在提倡积极向上的观点。
然而韩寒最近发微博,怒怼了王耳朵先生的这一评论,认为他是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
韩寒认为,不管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不应该以金钱和利益来判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只要一个人能认真的活着,就够了。
王耳朵先生则指责韩寒,你功名利禄都有,却一边数着钱,一边叫别人淡泊名利。
王耳朵先生认为,年轻人就应该蓬勃向上,奋勇向前。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能让这个时代淘汰了。
而韩寒的观点则是,一个人不管以何种方式,只要自己觉得生活方式是对的,这辈子对得起自己就够了,而不一定要走在顶端。
两个观点,网友支持各半。
有支持王耳朵先生的网友说,我就喜欢站在顶端,做个引领时代潮流的人。
而支持韩寒的网友则称,我不会失业,我就喜欢波澜不惊的工作,现世安稳的生活。
我觉得王耳朵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个世界抛弃你,根本就不会打个招呼。
还记得前段时间,山东某个公路的收费站取消的事情吗?一位36岁的大姐面对公司的裁员,特别的不服气
“我从20岁就开始在这里收费,已经收了十几年了,除了收费,我什么都不会,你开除我,要我怎么去生活?”
大姐,你什么都不会,就不能开除你吗?还是要等到你学会了一门技术以后,我再开除你呢?
这十几年来,你什么都没学会,是怪我给了你一个舒适的工作吗?所以责任在我身,我要养你一辈子喽。
去年我们家乡的城市房价翻了一番,这还不算,更重要的是,有钱还就买不到一手新房。
房子一开盘,多的是拎着几百万现金的人等候在门口,要全款购买房子。200多套的房源,更是有800多号人,排着队全额付款。
全额付款都买不到房了,更何况是需要贷款或者公积金贷款呢?
更有甚者,有的楼盘销售员放话,某月某日开盘。结果购房者一去,盘不用开,销售称房子全部被卖完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新房的价格在15000左右,二手房的价格已经达到2万了,一手新房买到就是赚到。
对于家里有适婚年龄的男孩,准备给孩子买房作结婚用的刚需家庭来说,这次的房价让他们彻底失望了。
本来好不容易攒足了房子的首付钱,准备下手的时候,才发现房价一路高歌,翻了一倍。全款变成首付,首付变成车位钱。
因为儿子结婚不得以,必须要买房,于是东拼西凑亲戚朋友借钱,好不容易凑出了个首付款,才发现开发商对于不能全额付款的客户,连摇号的机会都不给。
接下来求爹爹,告爷爷,找了隔壁邻居的小舅子的女儿的朋友,拿到一套一楼的房子。付了首付,才发现贷款利率已经上浮40%,每个月要要还8000块,而你的工资只有4500块。
以前认为千万富翁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如今房子成倍的翻涨,千万不过是两套房子价值。一般的家庭,都可以轻松达到。
买房的人资产呈指数型上涨,没买房的人资产是直线型上涨。
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房子会涨到高不可攀。有没有房,决定属于哪个阶级的人。
所以,你还不打算加紧步伐追赶上去吗?
同时感觉韩寒的观点也并没有错,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往前冲做生意,做领军人物。毕竟全国13亿人口只有一个胡玮炜。
我的前半生里面,罗子群的丈夫白光,是一个一门心思想做生意,一夜暴富的人。
但是他是一个自视清高又脾气暴躁的人,倒卖沉香赔了两万,倒卖茶叶又赔了3万,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以失败告终。
而我家隔壁的叔叔也是这样。虽然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但是因为过于老实,眼光还不准,被人欺骗,被人欺负。欠债一直被拖着,拖着拖着就死了。资金链断裂,公司就这样经营不下去了。
看,自己做生意不都尽然是赚的,亏的也不在少数。
韩寒说的对,创业9999人都会死掉,只有一个人成功,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不创业就不可能成为胡玮炜。
创业靠的是什么?是坚持,努力。但同时还需要有机遇。
有些人有很好的点子,却找不到投资人,被搁浅了。有些人找到了一个方案,且缺少领路人,被PASS了。
人就是这样,不是因为你努力了多少就一定能得到多少,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运气,与机会失之交臂。
性格、能力,知识、资源,机会,成功人士的要素,缺一不可。创业,确实如此艰难。
这么多创业失败的人怎么办?是找个安稳的工作,稳定的生活,还是准备东山再起?
有些人总结了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会从头再来。
大多数的人,看清了自己的性格并不合适生意,于是放弃了。找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的朝九晚五活着。
就像白光,后来在老卓的店里帮忙,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是有稳定的工作,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而我隔壁的叔叔,发现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调整自己的定位,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应聘某公司的技术人员,工资稳定,比同龄人高出很多。
谁能说他们不幸福。在三四线城市,买上一套百来平米的小屋,沐浴着阳光,倾听泉水叮咚,父慈子孝。浇浇花,种种草,喝喝茶,岁月静好。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却过成了最平凡的人。这就是人生。
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才是最正确的。
突然想到一个故事。
一个外乡人看见当地渔民每天上午在钓鱼,一个上午能钓上2000块钱的鱼,然后下午他们就喝喝茶,晒晒太阳。
外向人问“为什么你们下午不打鱼呢?”
“为什么我们下午也要打渔呢?”
“下午打鱼,每天可以多2000块,一个月就是6万,一年就是72万。然后你成立公司。再买几手渔船继续打鱼,这样十年后公司就可以上市。”
渔民问,“那公司上市后呢?”
外乡人回答说,“这样你就可以每天过晒晒太阳,喝喝茶,钓钓鱼的生活了”
“可是我们不正在过这样子的日子吗?”渔民这样回答他。
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应用在王耳朵先生和韩寒身上,特别贴切。王耳朵先生就是这个外乡人,焦虑的活着;而韩寒的思维就是渔民,转个圈回到原点,为什么要去转圈?
王耳朵先生和韩寒,各自观点并没有错。进取没错,安稳亦没错。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观点不同,理念不同。但他们把对方解读的极端了,又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就错了。
韩寒认为王耳朵先生提倡,做人一定要拼命,往顶尖走。王耳朵先生则认为韩寒以安逸为主,教坏小朋友。
其实,他们都犯了极左或极右的错误。怼对方的言辞没必要那么激烈。
让莫言屠呦呦,去做生意可能未必能够成功,但是他们同样在自己的领域里创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了领军人物。
同样让马云、王健林去写小说或者研究医药学,他未必能像莫言和屠呦呦那样站在顶端。
如果让莫言屠呦呦和马云王健林进行身份互换的,他们不但不能成功,而且会一直怀疑自己的人生,是自己不够努力呢,还是自己能力不够呢?
所以每个人有擅长的领域,找对自己的领域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到退休时也不至于后悔,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每一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认真过好每一天人,都是值得被人尊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