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中庸》第三十三章)
这句话的大意比较容易理解。但要准确翻译引用的诗句似乎不那么容易。
朱熹注解说,奏,进也。假,通格,至也。不是很容易理解。
奏假一词,在诗经里出现两次,都出自《商颂》,《商颂·烈祖》云:“鬷假无言,时靡有争。”鬷,总也。子思改鬷为奏。《商颂.那》云:"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郑玄笺:"假﹐升……汤孙大甲又奏升堂之乐弦歌之。”还有人认为,假借"徦",至也,还有说通“嘏”,告,即与奏同义。
虽然意见各异,但都不离祭祀先祖,《商颂·烈祖》和《商颂.那》都是殷商子孙祭祀成汤时的颂歌,同时祈求先祖保佑子孙后代。所以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奏,进乐;取于物为假。奏假,祭祀的时候一边演奏音乐,一边用祭器牺牲表达对成汤的礼敬和赞颂,希望成汤在天有灵,护佑后人。
这时候,参加祭祀的人都非常诚敬,默默的献祭祷告,心情想法都一样,无言同时表示一种庄敬肃穆的气氛,故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
劝,悦从也。鈇钺,代指杀伐之权。
子思这是用诗经的句子来说明君子至诚的品格。至诚的君子不需要对人给予奖赏,人们都愿意听从他的教诲,不需要给人脸色看,人们都会敬畏他的威严,效果胜过对生杀大权的畏惧。
朱子说:“承上文而遂及其效,言进而感格于神明之际,极其诚敬,无有言说而人自化之也。”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庸》第三十三章)
《周颂·烈文》是是周成王即位后祭祀祖先时,鼓励、训诫诸侯的诗篇。
烈文,指文治武功。不显,很多人解释为丕显,即大显,但我认为此处指周文王周武王以仁治天下,不崇尚威权和武力。“不显惟德”与前文“潜虽伏矣,亦孔之昭”相呼应。辟,君也,天子诸侯通称辟。刑,通“型”,典范,榜样。笃恭,从内心的恭敬,是至诚的表现。
《周颂·烈文》告诉我们,周文王周武王不尚武力和威权,以至诚仁德治天下,我们大家要以他们为榜样。所以,君子至诚,则天下太平。
朱子说:“承上文言天子有不显之德,而诸侯法之,则其德愈深而效愈远矣。笃恭,言不显其敬也。笃恭而天下平,乃圣人至德渊微,自然之应,中庸之极功也。”
以上子思引用的两句诗经诗句,都以祭祀来表达诚敬之意,在古代容易被人理解。
------《中庸章句》审读4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