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学了心理学的人越来越自私冷漠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几天的发生的事情就感觉到自己离自私冷漠又近了一步。
事情是这样的,老妈眼部做了个小手术,做手术和第二天拆纱布都是我陪着去的。第十天要去拆线,而那天刚好上午我有合唱团的活动。于是陷入纠结。
根据对她的了解,她会在早晨一上班就去,我当然义不容辞该陪着,但那样的话,这次唱歌就误了。
最好她能下午去,就两全了。
犹豫之后跟她说了,她立刻说自己可以坐公交去,这两天已经在外出买菜,坐公交去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心里想打车去也行吧,但这个不需要说,她懂的。
我又重复了一遍我的期待,她又推让了一遍。
放下电话有一些内疚,唱歌毕竟是玩儿,陪老妈去是更重要的。但是如果她能为我考虑选择下午去,这样就两全了。
但是她坚持,我也接受。我是不是变得自私冷默了呢?
以前可不是这样子,不自私不冷漠的例子很多很多,随便想一件,有一天我做志愿者的工作室的老师,叫我去帮她收拾东西,是一些资料,工作量比较庞大。
干得又累又饿,于是我又叫了另一个同学,还让她买了些零食。三个人一起干就快了很多,也很开心。
然而这天晚上有我报的一个学习小组,眼看着时间越来越靠近,我陷入纠结冲突中,怎么办?我很想去,而且是交费的。但是这边还在收拾,我还叫来一个人,能撂下人家走吗?
犹豫冲突之后,我就把自己的愿望压抑下去,直到干完活。
过后跟同学讲了这件事,她说完全没必要呀,当天干不完,第二天也能去呀。没有必要压抑自己,你真是一个好人。她给我贴了一个“好人”的标签。好人其实在现在的社会里很多时候是一个压抑的人,太为他人顾虑,而不考虑自己,把自己放到最后的人。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就是委屈的来由。最后可能对让你压抑的人产生愤怒,对方压根不知道。你的委屈对别人是一种被动攻击。
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满足自己,再满足他人。当然要评估事情是否紧急。
以后会学着这样处理事情,学着做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其实是边界清晰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