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发现有些基层领导真的是工作思路非常的清晰,话一点就透,整个人焕发出一股活泛劲儿。
而有的人固执己见,死搬教条,抱怨连天。让普通的工作沟通交流就变得困难重重。
当孩子生下来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最初的期待是什么?至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好平凡而幸福的人一生。
大部分人大概率都会成为一个平凡人。但幸不幸福却不见得。
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他就会幸福的过好他的一生吗?
究竟什么是一个人幸福的保障?
可能这个回答众说纷纭。
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知识不算是你的知识。“建立在思想独立的基础上,才可称为真正的成长。也就是说,不依附、不隶属、不盲从,做事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方法,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否则,不过是徒增年龄、学历、经历罢了。”
对此深以为然。
父母教育孩子,要他努力读书,也就是希望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
在学业上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业也会变得轻松。在人际交往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不会盲从,人云亦云,就不会被朋友蛊惑。在人生目标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在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上有独立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不会恶语伤人,自然能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往往在教育这个路上走着走着,就会让家长失去了初心(也可能家长自己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把学习成绩看成目标,本末倒置,给孩子徒增很多的压力,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探究知识的乐趣。
唯读书论,一切都围绕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打转,在生活和其他事情上对孩子予取予求,让他觉得一切都唾手可得,反而失去了进取心,好奇心,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有的家长控制欲作祟,希望孩子按照自己铺平的道路前进。孩子听到父母的话,但是也可能抹杀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变成妈宝男,妈宝女。
本来是希望孩子能够少吃苦,但是却让孩子吃了更多的苦。没有容易的人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一些事情上脑袋不多转几个弯或者说头脑就懒于思考,那么他的人生必然会随波逐流。大概率会被生活的大浪冲到哪个犄角旮旯,困窘的过完一生。
网络名师张雪峰说他要挣足够的钱,让自己孩子不必苦逼地只有考985、211一条路。父母当然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但是父母不能代替孩子独立的思考,不能代替孩子去过他自己的人生。
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孩子多学会独立思考,让他学会去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而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就好比说去买一样东西要货比三家。你到市场上同类型的店铺多逛几家,你才能够大概知道你要买的东西的价位在什么样的一个区间,质量好坏才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孩子过“轻松”的人生,那么他的这一生必定过得极不“轻松”。
你要人前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必须人后非常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