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雍也篇》第二章

《论语·雍也篇》第二章

作者: 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21-11-02 01:35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第二章,先恭诵原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就是冉雍的字,这是一段仲弓和孔子关于为政之道的师弟对话。对话的缘起是,仲弓有一次向孔子请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子桑伯子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迹?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过去的各家注释有不同的推测,但大都没有可靠的史料证据,所以我们也不能妄下判断。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中记录了一则孔子与子桑伯子的故事,但《说苑》不是历史著作,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四处搜集的逸闻轶事,杜撰的多,真实事迹少,所以这一段关于子桑伯子的故事也不能采信。

所幸本章提到子桑伯子只是一个话引子,他到底是谁,有什么事迹,都不影响本章的理解,

所依一:正如明代蕅益大师对本章的点评:“只是论临民之道,不是去评点子桑伯子。”所以我们也不用纠结他的身份了。

释义:对于仲弓的请问,孔子回答:“子桑伯子这个人还可以,比较简约。”孔子肯定了简约,但并未展开说明。仲弓真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听到孔子的回答,就进一步和孔子确认他对简约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居敬而行简,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一个人居简而行简,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很高兴,当即肯定了仲弓的观点:“冉雍,你说得对。”

可以看到,这段对话的重点不是点评子桑伯子这个人,而是仲弓和孔子讨论临民之道,也就是为政的原则方法。 2分53秒

1.为什么“居敬”会“行简”?为什么“居简”也会“行简”?两者“行简”有什么不同?

在这里,仲弓提出了两种为政的状态,一是“居敬而行简”,一是“居简而行简”。所以要了解仲弓的意思,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居敬”?什么是“居简”?什么是“行简”?我们来逐一探索一下。

首先,什么是“居敬”呢?就是心存恭敬,敬天、敬地、敬人、敬事、敬物,时时处处保持恭敬之心。

因果:为什么要敬呢?敬的反面是什么?不敬,就是慢,对人傲慢,对事怠慢,如此,既不能与人良好沟通协作,又不能准确全面及时地处理事情,当然就更谈不到可以领导他人、完成工作、达成目标了。

理解了“居敬”,反过来“居简”就容易了解了。居简,就是存心简单散漫,什么都不在乎。

“行简”就是行持简约,不麻烦

所依二:《周易·系辞传》中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政令简单,百姓就容易服从。但是居敬的行简和居简的行简,表面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

辨析:居敬行简,因为内心恭敬,对人对事必然不敢有丝毫马虎懈怠,一定是长期不断观察学习、深思熟虑,体察到人心细微,把握住事情的关键,才能有简单易行的方案,举重若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正例:比如打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一直以“敬天爱人”作为自己经营企业的宗旨,以六项精进要求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忘却感性的烦恼。在具体管理上他不是靠繁复的规章和指令指导下属工作,却基于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认真观察思考,独创了阿米巴模式,关注并把控关键人员和节点,给予下属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保证了组织目标的一致和工作的协同。可以说稻盛先生的管理就是居敬行简的企业版

反例:反之,居简行简,心存简单散漫,自然不会认真观察、严密思考、谨慎决策,只是为了怕麻烦,图省事,能不做就不做,能不管就不管。就算必须要处理的事情,也因为缺乏认真的观察思考,只能是应付式的命令,信口开河,朝令夕改,让下属无所适从。领导者如此行简,必然使政事荒废,人心涣散,组织崩溃。6分55秒

2.观察反思自己待人处事上是如何“居心”,如何行持的?

身为领导者,一定要心存恭敬,就像我们在前面学过的,

所依三: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领导一个国家,领导者需要敬事,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敬业,对待工作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勤恳努力;因为敬人敬事,所以诚信不欺,所以节用爱人。如何节用爱人呢?政令简约不烦,让百姓容易接受、容易执行,不给百姓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困扰,所以使民以时。

孔子目的可见居敬行简就是孔子心目中国家领导者应有的样子,德行志向高洁,才能居敬;待人处事练达,才能行简,如此德才兼备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

贯穿总结:所以前一章孔子称赞冉雍“可使南面”,就是因为冉雍具备了居敬行简的素质,德才兼备。因此也可以说本章就是对前一章的说明,这也可见《论语》编纂的精妙。8分30秒

(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档稍有出入。)

思考题:

1.为什么“居敬”会“行简”?为什么“居简”也会“行简”?

“居敬”,就是心存恭敬,敬天、敬地、敬人、敬事、敬物,时时处处保持恭敬之心。为什么要敬呢?敬的反面是什么?不敬,就是慢,对人傲慢,对事怠慢,如此,既不能与人良好沟通协作,又不能准确全面及时地处理事情,当然就更谈不到可以领导他人、完成工作、达成目标了。

理解了“居敬”,反过来“居简”就容易了解了。居简,就是存心简单散漫,什么都不在乎。

“行简”就是行持简约,不麻烦。《周易·系辞传》中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政令简单,百姓就容易服从。

2.两者“行简”有什么不同?

居敬的行简和居简的行简,表面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居敬行简,因为内心恭敬,对人对事必然不敢有丝毫马虎懈怠,一定是长期不断观察学习、深思熟虑,体察到人心细微,把握住事情的关键,才能有简单易行的方案,举重若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居简行简,心存简单散漫,自然不会认真观察、严密思考、谨慎决策,只是为了怕麻烦,图省事,能不做就不做,能不管就不管。就算必须要处理的事情,也因为缺乏认真的观察思考,只能是应付式的命令,信口开河,朝令夕改,让下属无所适从。领导者如此行简,必然使政事荒废,人心涣散,组织崩溃。

身为领导者,一定要心存恭敬,就像我们在前面学过的,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领导一个国家,领导者需要敬事,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敬业,对待工作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勤恳努力;因为敬人敬事,所以诚信不欺,所以节用爱人。如何节用爱人呢?政令简约不烦,让百姓容易接受、容易执行,不给百姓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困扰,所以使民以时。

孔子目的:可见居敬行简就是孔子心目中国家领导者应有的样子,德行志向高洁,才能居敬;待人处事练达,才能行简,如此德才兼备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

3.观察反思自己待人处事上是如何“居心”,如何行持的?

自己在待人接物处事上,经常会心生不耐烦或怕麻烦,不耐烦的背后就是不敬。不敬,就是慢,对人傲慢,对事怠慢,傲慢心在作怪,态度上自然会看不起、嫌弃、不屑、远离对方,甚至会在内心抑或言语、行动上表现出来,与孔老夫子提倡的居敬行简相去甚远。如此,既不能与人良好沟通协作,又不能准确全面及时地处理事情,当然就更谈不到可以领导他人、完成工作、达成目标了。

相关文章

  • 《论语》日日谈 第56期

    《论语》日日谈 第56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二章 【原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①,子曰:“可也,简。”仲弓曰:“...

  • 《论语》——雍也篇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

  • 《论语》雍也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

  • 论语·雍也篇

    6.1.子曰:“雍[1] 也可使南面[2] 。” 译文:孔子说:“冉雍啊,可以让他做一方长官。” 6.2.仲弓问子...

  • 论语(雍也篇)

    雍也13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释义:孔子说:“孟之反...

  • 《论语》雍也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

  • 《论语·雍也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先恭诵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 《论语·雍也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论语·雍也篇》的学习。本篇和上一篇《公冶长》内容基本一致,...

  • 《论语·雍也篇》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先恭诵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 《论语·雍也篇》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雍也篇》的最后一章。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雍也篇》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fx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