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然来到了7.20号,假期业已过“小半儿”。
放假伊始订的阅读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稳中有升的进行中:
第一本读书会的共读书目——《天行者》,比原计划(十天)提前两天完成,笔记也记下了十几页,书上也是写写画画,总之感触还是很多的。
它让我联想到我小学时代的那批启蒙老师们,包括我的父亲。在村子里学历高,有文化、素质高,还多才多艺。
在那段岁月里,他(她)们常常是一边干着几十元工资的繁重的教学工作,一边是永远也忙不完的农活。简陋的校舍,艰苦的办公条件,仍挡不住他们教育的热情!
记忆里,因为校舍翻修,老爸把教室搬到我们家的院子里;我的班主任带着我们坐在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上课…只需要一块黑板,足矣!
之后参加了暑期教师联盟共读,每天坚持读书打卡,这次不再在乎名次(去年暑期已拿过名次,得到的奖品——书都还没来得及读呢),而是纯粹的为读书而读书!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预计三五天后必能完成。
今天机缘巧合,在社区的城市书屋,看了两本书:
一本是《书的故事》;
一本是《人生哲学读本》。
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吸引了,作者是前苏联的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家——伊林。
讲到世界上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生活的书,——人—书。上卷讲到了字的演变过程,下卷说的是书的演变过程。
第二本的作者是哲学博士、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
“在人类生活的价值坐标上寻求崇高,并不是“光荣的梦想”,它是人之为人的尊严,它是人之为类的使命,它是在滚滚红尘中挺立主体意识的支柱,它是在“物欲横流”中反媚俗的安生立命之本。”
在人的理想这一章里,讲到追求理想和否定现实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其重要内涵就在于时间是人的精神的“空间”。人是寻求意义的存在,意义大于存在,人生的最大意义莫过于幸福的生活。幸福是快乐的感觉、目标的实现。
常看心中有本,
常写笔下生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