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认真进行了一个梳理,发现自己近期掉到了一个大坑里——准备学习的内容太多,每样开了个头,却进展缓慢。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照此下去却肯定过不好这一生。分析了原因如下:
首先,自己这段时间跟笑来老师的专栏学习,感觉开了另外一扇窗,接触的好东西比较多,也了解到自己差距还很大。这当然是好事。但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觉得自己以往欠账太多,什么都重要,什么都想学。于是学习的方向太多,而自己又没有完全用好自己的注意力,造成目前所有的方面都未能完成最少必要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的实践。
我开始感受到想学的知识太多,也是一种诱惑。人在一个时间点不能多线程完成任务,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达到心流的体验是效率最高的。虽然在一个时间段可以转换任务,可以分时段完成不同任务。但一个时间段学习的技能太多也不好,因为学习技能需要最短时间掌握最少必要知识,需要尽快的获得正反馈。而在同一个时间段,太多学习技能的任务同时推进,必然让获得正反馈的时间滞后,使得我们很难跨过可以把技能用起来的那道坎。所以我们必须懂得取舍,饭要一口一口吃,把重要技能按照自己的需求排个序,选出最重要、最紧迫的,一个一个的打磨。
实际上,这段时间开始多个技能的学习,也是我急于求成,对短期效果期待过高的心态造成的。
结合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中把要学习的内容分为3个层次,知识、技能、态度。知识是前人已经验证过的,只需通过学习就可以获得;技能是学不会的,只能学到关于这个技能的部分方法,但技能本身必须通过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态度则是你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
我个人的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内容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深度,第一类是关于态度的底层方法, 比如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所以必须每篇认真分析记笔记,反复思考写读后感,并随时复习,重新思考希望能改变自己底层的对待世界看法。对于概率学、英语、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作为第二类,认真思考并专门记笔记,并通过实践应用。第三类是一些扩展自己视野的广泛知识,不需要单独记笔记,在书上进行勾画,写下即时的感受,以扩大阅读量为主,了解相关知识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思考,近期我会把有些东西放一放,主要完成这几个任务:
1、专心学习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程,做好笔记,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
2、继续学习完《90天旅游口语》。
3、坚持持续了两年的健身房锻炼,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4、附带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作为期间的休闲放松。
这4个任务完成某一项再考虑是否再开始一项新的任务,未完成前坚决不开新任务,否则容易半途而废。通过持续的、一个一个的打磨技能,完善自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