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家里想的好好工作计划,一到遇到具体的困难时,就容易被打断,然后就没继续的可能性了。在工作中,想好了和领导汇报说什么,一旦在汇报现场,领导的一个眼神,就能把你的准备彻底推翻,变成了胡乱说一通。
而有的人,去年和你说要做的事情,现在还在继续做的,并且做的还不错;有的人在跟领导领导汇报工作,能侃侃而谈,就算领导问的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从容不迫。
甚至有的高手,如咏春高手,蒙着眼睛双脚站在一根圆木上,攻击他时,都没法碰到他的身体。他的手就好像有眼睛一样,能把所有的动作都化解了。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人都能见招拆招呢?
一、高手见招拆招的智慧是什么?
高手见招拆招的智慧是他已经把招式都内化成了潜意识。
如前面说的那些把事情中断,在领导面前不能很好的展现的人,是因为当变化带来压力时,我们的大脑是来不及思考的,只能依靠本能的动作。而本能的动作就是基本上就是你熟悉的但对于事情的解决提供不了实际解决的选择。
而高手的执行意图等于是把潜意识中给最糟糕的情况作了一个预案。一旦遇到障碍,就能触发预案,马上就能见招拆招。
二、高手智慧的可遵循可直接借鉴的流程
高手这种预案,一般是针对某种情况,提前做好了几种甚至十余种的备用方案。而这种备用方案都是在事情发生前运用了if......then......,并且把这种模型联系到了下意识的状态。
所以,高手之所有没有所谓的临场发挥失常,是因为平时完成了很多的IF......THEN......。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临场发挥,那只不过是他们谦虚的表现罢了。
因此高手的见招拆招就是运用了执行意图IF......THEN.....进行与事件的提前各种预演。
三、我们如何把这个智慧应用在我们身上
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会有很多需要提前准备的计划。
我们对计划是有个误解的,那就是做计划就是分解目标,提出进度表。这样的分解目标并设计了进度表,本质上算是把一个目标换成了多个。这样也许有效的帮助降低了启动门槛,但不一定能提高效率,如smart原则。
有效化解这种情况,需要进行提前准备。准备的越充分,行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成功的概率也就会越高。
美国纽约大学的动机心理学家格尔维茨做了一个叫执行意图的实验。这个方法极其简单,就是思考你会在哪些时间地点或条件下,做哪些能推进目标达成的事情。然后用「如果……那么……」的方式,把触发条件和采取的策略联系起来。这名字虽然不好记,方法看起来也是简单得不起眼,实验效果却让人惊讶:
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要在圣诞节之后 48 小时内,交一篇关于假期的文章。一组学生只是收到对这个结果的要求,而另一组,除了结果之外,还要当场决定,何时何地开始写,何时何地提交文章。这就是简单的执行意图:用「如果……那么」的句式,对行动做自我编程。举个例子:
如果现在是在回来的火车上,那么我就从包里找出纸笔列个提纲;
如果是跟朋友晚餐完毕,那么我就回到公寓开始写作;
如果写得差不多了,那么我就赶紧提交免得过期……
没有使用执行意图的对照组学生,有 32% 的人交上了文章;使用了执行意图的实验组学生,有 71% 的人交上了文章,比例是对照组的两倍多!
随着其他的研究者纷纷加入,更多的实验发现,使用执行意图,也就是「如果……那么……」的方式来做计划,在很多领域都特别有用。
要保证步骤足够有效,前提是,你设想的机会是真的存在的,并且你准备的策略真的有效。
如何真正运用,以下几个策略步骤步骤:
1.找到目标的本质,选择达成的路线;
2.找到干预时机,确定应对动作;
3.测试效果,收集问题;
4.找出新的干预动机,确定新的应对动作;
5.重复3和4.
除了用执行意图的IF......THEN......做预设的设想方案外,还有一个做法,就是把以往的经历做一个筛选汇总,找到事件发生的规律,并在脑海中推演多次,变成潜意识。在急用时能无意识地使用出来。
今日精进:
你有哪些希望达成的目标,或者养成的习惯?请使用执行意图,按照今天介绍的顺序,制定出一套你的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