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富有价值的,兼具深情与克制的日常记录和生活描写,使她的文字疆域远远超越具体的地理界线与时间限定,在广大的时空获得延伸性的力量。
这是人民文学奖给《冬牧场》一书的颁奖词。
作为一批文学界黑马,李娟新作《冬牧场》,一经发表便引起不小轰动。作者跟随哈萨克牧民,参与了他们最后一次的冬季转场放牧,将点点滴滴的所见所闻,凝结成了这部散文集。其笔调真诚,内容纯粹,正如王安忆所说:“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这也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受:草原的震撼,心灵的朴实,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1082/308c2f55ed5c8fd1.jpg)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水乡姑娘,初初读这本书,涌上来的是深深的好奇与震惊:
牧民的冬季定居点居然是用羊粪堆砌起来的;牧民们一天喝茶要喝五六个小时;骆驼居然是最爱乱跑且脾气犟的动物之一……
辽远草原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对我实在新鲜万分。
但越看下去,受到的触动越有变化: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展示一种独特的生活,不如说是在表达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李娟用亲身体验告诉读者,哪怕在最贫瘠的冬牧场,琐碎的生活也可以开出花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1082/c5a5727ee61fd4e9.jpg)
在缺乏美味的牧场,一包干干瘪瘪甚至都没泡开的方便面,也能带来十足十的感动:
大家各自捏紧自己那包面的袋口,期待着。天气这么冷,很快热水就凉透了,面块仍干干硬硬,面汤上浮着硬硬的油块。但大家还是“呼呼啦啦”,吃得高高兴兴。
在景观一成不变,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冬季草原,仔细观察却总能发现光明:
走在满是缠绵草、荡漾草、抒情草和黑暗草的光明大地上,有时会深深庆幸:这样的时间幸亏没有用来织毛衣!
最让人佩服的,还是这些牧民们似乎与生俱来的、将“荒芜”收拾成“美丽”的本领:
每到一处,他们一定要认认真真修个暂居点。哪怕只待短短六个小时,也要在屋内摆上干净的床褥碗筷,让它有家的样子;
女主人无论年纪,手上脖颈上总要戴上闪闪发光的首饰,哪怕背景是单调空旷的草原,也要让自己耀眼绚丽;
水资源异常短缺、每日用水都要走好几里来获取的牧民,却也会在进城前用心地洗漱换衣,即使第二天进城后就有用不完的水源。
……
而李娟对这些“讲究”,做出了及其到位的阐释:
生活本来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地应付,那就是“破罐破摔”了。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需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
我对此深以为意。
记得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我一套睡衣从早穿到晚,更别说化妆打扮了。而我妈,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挑选今日穿搭,洗漱完还要美美化个妆。哪怕最后一整天还是在家,一个欣赏的客人也没有。
我忍不住问她干嘛这么累,她眨眨眼:“这样的生活才有动力和盼头呀!”
是啊,我们总以懒惰敷衍生活,却忘了生活原本就是我们自己的。随随便便、漫不经心,往往最后也只能让我们自己难受。更会产生对生活、对生命、对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那些美好事物的怀疑。
只有从最微小的细节着手,真正用积极、勤快的态度打理生活,它才会“种瓜得瓜”,也给予你同样多的尊严、幸福与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61082/a80e46bc5732566b.jpg)
生活怎么可能一帆风顺、事事遂意呢?
但就像书的封面上写:
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忍受
再贫瘠的日子,也总有一颗颗种子在待命。只要你用心积极地生活,它就一定会开花。
岁月拾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