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是时候,将性别教育提到教育日程 ——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实验小学

是时候,将性别教育提到教育日程 ——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实验小学

作者: 李雪燃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17:39 被阅读4次

生命的希冀往往源于震撼与感动。再次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朝阳实验小学,我不仅感觉亲切,而且兴奋,跃跃欲试地希望从这里看到教育的新蜕变。

其实,这是半年之内第三次到这里。从“减负”体验,到教育之春沙龙走近朝实探讨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再到今天关注性别教育,为男孩加“钢”……一点一滴,教育人的热情、探索、果敢都在这里一一得到印证。可是,你也许不知道,每个好的教育计划背后都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

陈校长的忧虑:

现在的男孩怎么了?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被问到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回答,声音比蚊子还小。“请你大点声儿。”老师提示。但遗憾地是,即便在老师的耐心鼓励下,小男孩自我介绍的声音依然缺乏底气。而这正是发生在课堂上的真实一幕,让陈立华的心里触动很深。

她还看到,有些小男孩在烈日下晒了几分钟就晕倒,受点小伤便大惊小怪,甚至还有哭着向老师告状称自己被女生欺负了……“明明是小男孩,却比女孩还‘面’,真令人担忧。”这让她很是揪心。

不止是小男孩,“在招聘男教师时,我发现,现在不少男教师也普通缺乏阳刚之气。”

另外,她还观察到更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如被冠以“中性”“女性化”称号的偶像男星和“同性恋”成为时尚而被不少人追随。“可以想见这一旦成为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是多么的可怕。”她如是说,温婉的面容上有着深深的担忧。

“男性因素的衰退对于中国未来的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是一种危机。男孩强则国家强,男孩弱则国家弱。”她深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但在忧虑的同时却也笃定执着着。

朝实人的笃定:

加“钢”,是时候将培养男子汉气概提到日程

“现在的男孩子怎么了?”

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陈立华,但想找到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难,无非在于两点:“一是家长的过度呵护,二是目前的教育缺乏针对性,现行教育体制下,评价孩子的德育标准主要是乖,抑制了男孩的个性发展。”

而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其实不止陈立华一人。比如,2010年1月出版的,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写的《拯救男孩》一书,便明确表示,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使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出现“男孩危机”。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样的倾向却存在截然不同的反应。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郭元婕博士将之归为两种,一是认为“这是违背常规的”,另一种则认为“评价标准有问题”,并提出“为稳定男女比例应在高考录取中为男生降分”。

面对这个问题,朝实人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认为,男孩子需要加钢。由此朝实男孩加“钢”的创新性计划被推了出来。

“钢”便是男子汉应有的男子汉气概,但却不仅仅是成吉思汗推行的“马背上得天下”策略下的体魄强健、只识弯弓射大雕。在他们看来,一个真正的小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通达的智慧、坚定的自信、过人的胆识、绅士的风度”。为此,他们做了很多努力,如设立专门的男孩课程、成立男孩俱乐部、树立男孩偶像、制定男生礼仪等。

“在很多人都意识到男孩需要加钢这个问题的时候,陈校长却能将之提到教育日程,当做一个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这是难能可贵的。”郭元婕博士如此评价朝实的加“钢”计划。

“男孩过于女性化,会让其对于未来所承担的角色产生暗示和投射,这对中国的未来是极其可怕的。而同性恋的结合,更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不仅对社会价值取向产生误导,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而北京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博士则认为,基于身体健康基础上的加“钢”也是一种德育培养。“身体健康却道德缺失的男性更可怕,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男子摔童案。”基于此,他对朝阳实验小学关注男孩绅士风度、胆识体魄的做法也极力赞同,并认为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加“钢”呼吁:

加强性别教育,且需多方支持和专业发展空间

很多教育现象被关注往往是触及到了教育焦虑。此次男孩加“钢”教育活动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与赞誉,跟现在被逐渐引起关注的“因性施教(性别教育)有着莫大关系。比如谢春风博士就表示,“朝实的这种探索是一种‘因性施教’,是对性别进行的适度区分,根据性别进行的社会需求的教育。”

而“现在学校中对性别的关注普遍不够,教育中也往往忽略了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培养。但其实它们的角色都是丰富的。就男孩儿群体而言,他们未来要成为丈夫、父亲、叔叔等......”

也是基于此,对于现在出现的“男孩危机”,他表现担忧:“对比日本从幼儿园就用狮子、猎豹的标准来培养他们的孩子,咱们国家对男孩的培养模式怎不令人担忧。”但在看到朝实的探索后,他说他开始觉得欣慰,并赞“这是一场源于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驱使下的教育探索。”

从长远来看,加强性别教育,让他们得到更适合他们性别特质的培养,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仅靠一个学校或学校单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此,陈立华校长表示,希望能得到来自教育部、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与参与。

郭元婕博士对此极其认同,并呼吁要更注重家庭在男孩性格培养的作用: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而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是不可取的,希望家长能更多承担起家庭和教育责任”。同时,对为了稳定男女比例而在高考录取中为男生降分的提议,她给予彻底的否定:“如果一个民族要以为男性降分来稳定性别比例,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是堪忧的。”

而谢春风博士则呼吁,应将校长、教师、学生从不正当的评价禁锢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更多的专业成长空间,如此,最终受益的将是学生们。同时,他表示,小男子汉的培养不止需要女教师的贡献,也需要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男教师的引导和表率作用。所以提高男教师的引进比极有必要。

相关链接:朝实男孩加“钢”计划

· 加大对课程的开发力度,设置男孩课程。如在每周二下午的两小时选修课中,为男生增设了7门特色课,包括足球、篮球、田径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还计划引入摔跤、橄榄球等剧烈运动项目;为配合男孩兴趣,还专门布置了模型教室,配备航模、舰模等各种模型材料和工具。

· “星光小舞台”特设武术、跆拳道、轮滑、溜溜球、街舞等男生专场。这是每周五中午面向全体学生的一个活动,既给他们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还给予他们邀请5个观众观看自己表演的入场券,以此来培育他们的自信和交际能力。

· 成立男孩俱乐部,并聘请两位体育教师作主教练,促成全校男教师与俱乐部男孩结成对子。

· 制定通俗易操作的男生礼仪,引导男孩从小按照“绅士”标准要求自己。

· 树立男孩偶像,撰写朝实男孩宣言。“我要像姚明一样拥有健康的体魄;像诸葛亮一样拥有过人的智慧;像熊猫阿宝一样拥有自信;像贝尔·格里尔斯一样练就过人胆识;像周总理一样风度翩翩。”这是朝实男孩宣言的部分内容。从拥有健康体魄、过人智慧、坚强、自信及胆识等五个方面,树立姚明、诸葛亮、熊猫阿宝、贝尔、周总理为男孩偶像,并组织男孩通过阅读、观影、博客、演说等方式,领悟偶像的风采,激励男孩成长。

·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从事法官、飞行员等“阳刚”职业的男性家长进校授课,为孩子作出切实的表率作用。(写于2013年10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时候,将性别教育提到教育日程 ——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实验小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mg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