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打开手机浏览微信朋友圈或微博的时候,是否会时不时地看到一两条公益信息?救助早产儿、帮助失独家庭、关注孤残群体……当下,互联网+公益的热潮正兴,做公益无需再东奔西走,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搞定。
如今,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新浪等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搭建起网络公益平台,让公众参与的体验日益丰富。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和新浪微公益已成为我国最主流的网络捐赠平台,筹款额占据网络捐赠第三方平台筹款总额的九成以上。为什么互联网巨头做公益就这么牛呢?
第一,用户群体巨大。动辄几亿的用户群体,给了互联网做公益慈善一个巨大的先天优势。只需要微信、支付宝做一条看地过去的推广信息,通过平台向与用户广播一下,就会有成千上万爱心人士响应。单就这一点,传统的慈善公益组织就望尘莫及。例如截止目前,腾讯公益累积接受善款超过10亿元,历史爱心总人次超过了6800万。2015年,在2.7亿网民和150万淘宝、天猫店家的共同参与下,实际产生捐款的公益宝贝超过3090万件,并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壹基金等540余家公益组织资助了超过1.9亿元的善款。
第二,流程方便便捷。用户层面,微信、支付宝的这种公益活动,打开连接就可以直接参与,因为平台本身就具备支付功能,不需要向公益基金账号35798989汇款之类的这么麻烦,快速便捷的就可以完成整个献爱心流程。慈善组织层面,只需要将活动策划好、组织好,将活动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发布出去,宣传推广的具体任务就交给互联网平台,推广宣传的压力就很小了。总的来说,互联网平台让公益更快、更准。国内传统慈善活动还处于工业时代之前的水平,举步维艰;而现在加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公益活动已经“飞”起来了。

第三,扩散相应明显。朋友圈的巨大社交效应已经被大家公认,公益活动自然也可以借助朋友圈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在为网友梳理“有爱心”的社交标签的同时,也在完成了一次次网络传播,让这种公益力量借助网络,不断地扩大增强。
第四,玩法新颖多样。朋友圈里面最为持久,参与人数最多的大概就是捐赠步数的公益活动。通过微信运动捐赠步数,网友自己不用出钱,还能做公益,非常受欢迎。每天在查看自己步数的时候,顺手就捐出去,奉献一点爱心,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关注群体更广。前段时间杭州女孩为救白血病姐姐敢当人肉靶子,媒体曝光之后就收到了大量善款;王锋因救人全身烧伤严重也筹得了大量善款,足够手术及康复费用。虽然这两个事件并非是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的公益,但是他们两个人遭遇经过网络媒体报道之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也收获了更多的爱心。现如今,需要救助的群体,甚至个人都可以借用网络平台来发布募捐申请,只要真实有效,就可以获得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救助,让每个需要救助的人都有了发声的平台,有了希望。
互联网巨头逐步加入到了公益慈善当中,利用自身的用户、技术、平台优势,对慈善流程及慈善整个生态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体系中,互联网具体平台承担着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角色,各类慈善组织都可以把自己的慈善活动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并帮助用户完成整个献爱心流程,后期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慈善项目进展。相对于传统慈善组织的冗长复杂的捐赠流程。
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慈善爱心的汇集平台、传播平台,自然也就成为了整个慈善事业前沿阵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