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套路

作者: alexkingjs | 来源:发表于2019-09-25 09:23 被阅读0次

    拆解一下去年公认的商业片冠军——《我不是药神》,套一下2005年Snyder提出的这些套路和公式。

    1.开场(Opening Image):第1页

    开场需要定整个电影的基调、情绪、类型、范围。开场也可以充分展示英雄起点,ta在经历整个故事前,是一个怎样的人。

    程勇是个潦倒的中年油腻男,卖着印度神油,打老婆老婆跑了,和儿子也不能时常见面,老爹养老院的钱都付不出来。

    2.主题提出(Theme Stated):第5页

    剧本往往就是剧作家对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辩论,或者对追求一个特定目标优劣高下的辩论。一种行为、一种渴望、一种理想,到底是对是错?两种价值观,究竟孰优孰劣?

    这样的一个男人,是不是人生的失败者?

    3.建立(Set up):第1~10页

    建立,建立主角人物状态,展示主角面对的困境,生活中缺少的东西,并且介绍A故事中所有的角色(A故事根据我的理解,就是最初主角的生活状态)。

    程勇缺的东西可多了:钱,尊重,爱……

    4.催化剂(Catalyst):第12页

    催化剂一定是一些改变生活的事,常常以坏消息形式出现。

    吕受益找上门,儿子要被前妻带出国,老爹生病没钱做手术。

    5.辩论(Debate):第12~15页

    在某些时刻,主角一定要发问:我能做这个么?我敢做这个么?观众需要发文:Ta会成功么?

    - 短短两个月间,程勇试着从印度偷运回药,但是第一次尝试贩卖,失败了。

    6.进入场景2(Break into two):第25页

    主角自己下定决心,离开旧生活,进入新世界。如果旧生活是主题中提出的某种价值的话,新生活就完全与之相反。

    程勇和吕受益通过思慧把路走通了。

    7.B故事(B story):第30页

    常常是一个新的爱的故事,爱情也好,友情也好,团队之情也好,亲情也好。旧生活已经结束,新的世界让观众和主角一起松口气。

    黄毛和神父也加入,团队成立,吕受益的友情,思慧和神父的信任,病人们的尊重,构成了程勇的B故事。

    8.快乐时光(Fun and games):第30~55页

    在新世界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对最初主题提出的一次回应,观众此时随着主角,也放下担心,开始感受美好。

    卖药进展顺利,一本万利,日进斗金。大把大把的钱揣到了程勇的口袋里,每个人都用低价拿到了保命药,最初所有的矛盾似乎都解决了。Synder书里说,这个场景里是预告片和海报画面的主要来源。现在回想《药神》,我第一反应还是程勇把钱拍在桌上,大喊着,“我们今晚去团建”,然后一行人戴上墨镜耍帅的场景。

    9.转折点(Midpoint):第55页

    要么,主角到达了一个“巅峰”,虚假的巅峰,或者,整个世界在主角身边坍塌了,虚假的坍塌。

    程勇被威胁,最终以200万把渠道卖掉。一行人喝了一场散伙酒,吕受益临走前看了醉酒的程勇一眼。程勇得到了钱,但失去了他B故事中的一切。

    10.坏人迫近(Bad guys close in):第55~75页

    观众能随着主角一起感到压力趋近,或者是反角逼近,威胁逼近,或者是主角团队分崩离析。

    制衣厂主程勇,发现了跪在厂门口的吕受益老婆,原来大家又都吃不起药了。吕受益在病房里痛苦的呐喊,死亡的迫近,给所有人巨大的压力。

    11.失去一切(All is lost):第75页

    主角被逼入绝境,没有希望,没有退路。死亡发生了,一个配角,主角爱的人,甚至阳台上有象征意义的一盆花。

    吕受益自杀,程勇进入心灵上的绝境。

    12.灵魂黑夜(Dark night of the soul):第75~85页

    无论5秒钟,还是5分钟,主角一定要徘徊在人生的黑暗里,茫然不知该往何处去,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

    到底是回去卖药,还是做自己的制衣厂主?

    13.进入场景3(Break into three):第85页

    因为B故事中的角色们,主角终于找到了应对危机的方法,A故事和B故事融合起来,主角变成了英雄,战胜了坏人,找到了出路。

    程勇找回了B故事里的团队,开始变成真正的“药神”。A故事里,他的小舅子,他的儿子,大药厂代表相继出现,两个故事混在了一起。碰撞,悲剧,激烈交锋,程勇做出了自己最后的

    选择。

    14.最终场(Finale):第85~110页

    感谢主角,旧世界的旧秩序终结了,一个新世界的新秩序产生了,此时,观众对最初提出的主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新的秩序诞生了,病人们在长街上目送程勇,程勇也见到了死去的黄毛和吕受益。出狱后,因为程勇,药进了医保,新秩序诞生,程勇又回到了那个一无所有的印度神油店老板。但观众们重新想那个主题:程勇是一个loser么?大家都已经有了答案。

    套路之所以是套路,Snyder说,就是因为它永远奏效。对编剧来说,难度是,如何讲一个新故事出来,如何让新故事的转折起合都那样自然,如何看上去套路是在为角色的性格和成长服务,而不是角色为故事的转折服务。

    懂得了套路后,有很多问题也很容易能想明白。比如春节期间看了几部贺岁剧,用我还比较喜欢的《流浪地球》举例。

    《流浪地球》视觉效果很有诚意,为了鼓励中国科幻,我给4星。但必须要承认,内核故事讲得不好。看的时候只觉得没有一个人物真的让我代入感动,而且故事节奏感很乱,要说出所以然来貌似不大容易。

    但按照这本书的套路思路,一下就豁然开朗。首先,人物为什么代入感差?因为《流浪地球》没有一个内核的主题。等一下?电影的主题不就是拯救地球点燃木星么?其实并不是。内核故事,如同Snyder所说,只有有限的几个母题。我虽然并不同意他最后的分类,但认可这个陈述。

    比如刚才举例的《药神》,讲的是抗癌药物的故事么?表面上是这样,但内核故事的母题,其实是“凡人英雄”,一个凡人如何成长成为一个英雄的故事。无论程勇是一个印度神油店小老板替病人买药,还是一个平庸律师替被性侵的小女孩辩护,又或者一个无能的黑帮小混混最后为社区救火牺牲,都在讲同一个内核故事。按照Snyder的观点,观众熟悉这样的故事,渴望一次又一次重复看到这样的内核故事,只是需要换个外壳重新喂给他们。

    《流浪地球》缺乏这样的内核故事,所以人物形象非常模糊,让观众没有代入感。按照我的愚见,这部电影天然适合讲一个被Snyder称为“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的故事,讲个体自由和群体利益的故事。吴京代表集体主义,为了国家和地球牺牲自己,而小男主则可以代表个人自由主义。爸爸为了人类,放弃了难产的妈妈,所以他不管洪水滔天,只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到最后,小男主理解了爸爸,放弃了个体自由,认可了制度化,为集体主义奉献牺牲。

    反套路并不是不行,但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失去的是什么。比如,《流浪地球》有一个“失去一切”的场景——外公死亡。同样是重要配角的死亡,对比一下《药神》里的吕受益,他的死亡,推动了整个故事,也让观众难受得不要不要的。而外公的死亡,并没有让观众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倒推一下是为什么呢?

    我以为就是《流浪地球》中的反套路——“全员救援”。在最终引爆木星之前,主角们做的所有努力,所有牺牲都是白费的,没有一次营救是成功的。但这种反套路,直接结果,就是不可能有一个轻松段落讲“快乐时光”,祖孙俩没有可能一起安安静静聊会天,谈谈小男主的妈妈,表现祖孙情。整个节奏混乱后,即使出现了死亡,也是震撼力不够的。

    人心是可以琢磨的,情感的g点是有规律的,这真是个让人沮丧的结论。然而,承认之后,还是先从套路琢磨起,再试着慢慢反套路吧。猪年要好好学习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的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si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