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读书卡01 你的规划,你做主
“规划”和自己的关系好似似有似无。说“无”,是因为在自己的成长、学习中好像没有做过什么规划,更不懂什么是规划。直到开始学习“生涯”后,才知道有“职业规划师”的职业。但是,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如何帮助孩子规划未来,更是困扰自己难题。说“有”吧。是因为自己循着“梦想”之路,在前行着。
那什么是规划呢?规划从何开始呢?
《培养有梦想的孩子》中说道:“规划的起点,既包括对自我的认知,也包括对未来的期待,还有对当下资源的盘点。”
书中原文理解,规划从自己开始。首先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然后畅想未来,关键是盘点自己当下已有资源,开始行动。这里,对自我的认知是“规划开始”开始,没有清晰的认知,可能无法想象未来可能的样子。
自我认知,也就是自我探索的过程。两年前的自己,“缺乏自信心”或者“自卑”这样的标签,似乎就刻在自己的额头。困扰自己很多年,或许就是自己成长路上的那颗“绊脚石”。其实,这是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一种僵化的固有的认知。在参加“定位训练营”后,第一节课就是打破原有僵化认识,从“资源”视角认知自我。从“家人、同事和朋友、学习经历、个人性格”分析后,觉察“原来自己并不贫穷,也许可能有点富有呢。”那一刻,对自己新的认知,感动了自己。
在后来阅读生涯书籍和心理学书籍过程中,对自我认知越来越清晰,而自己脚下的路越走越踏实。
在陪伴孩子成长时,我们常常容易“替”孩子规划,设计好孩子发展的路径,其实这和“规划”大相径庭了。
正如书中所说,规划的起点是孩子,而不是家长。孩子的规划,同样要建立在孩子的自我认知上。比如孩子真正的“兴趣点”、“热爱”等等。这些需要孩子自然“流露”出的“独特性”可能才是最可贵。
那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怎样做呢?我们给予支持和陪伴,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探索,深入拓展资源,是最重要的。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可以引导孩子说一说画的什么;如果孩子喜欢太空知识,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去科技馆等,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对“太空”想象,等等。在这样的探索中,孩子不仅积累了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孩子思考能力,沟通能力,而且帮助孩子太探索中发现更多的可能。在这样的成长中,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当孩子具有的“梦想”能力时,“规划”自然而然就生成了。
当“规划”遇到“变化”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培养有梦想的孩子》中说道:“应对变化本身,就是“规划”的应有之义。”
社会在发展,我们人类在进步,而我们自己每天也在变化着。年龄越来越大,生活状态的改变,身份角色的变化,都在成为“变化”的一部分。虽然我们已经做好“规划”,但是,在众多不确定因素中,“规划”还有存在的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应对变化本身,就是规划的意义。当各种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改变时,我们可以从新盘点资源,调整自我,然后调整“规划”路径。看好方向,调整路径,继续前行。正如《生涯咨询与辅导》所说:“生涯之学,即应变之学”。应对变化,就是规划本意,也是生涯之义。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身体和认知快速发展,自然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孩子的成长,一定伴随着“规划”的调整。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可能更期望看到一个确定的未来,在着,正是我们需要继续成长的点。
孩子的规划,起点在孩子本身。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发现自己的能力,都有规划自己的能力。对成长中的孩子,还有同行的你和我说:“你的规划,你做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