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
一、why:为什么要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则使人善辩。”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到读书最根本的原因是——读书能获得谋生技能。
这话被我们或有意或无意的遗忘,却又实实在在存在。读书是为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更快的适应社会。通过读书获得前辈们的思想精髓和成长经历。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慢且快,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宽阔,心胸更加包容和理解。
二、what:读什么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把书籍按食物来分为四大类。台湾学者郝明义在《越读者》中将书比喻为食物。而我们平时又称书为“精神食粮”。这样来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作者把书按食物来分成四类了。到底是哪四类呢?
第一类如同主食,包括职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及其直接解决之道。
第二类如同美食,不求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满足思想需求。
第三类如同蔬菜、水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即工具书。
第四类如同甜点、零食,用于娱乐、消遣,满足休闲需求。
作者把书籍这么分类后,清晰了不少。一个人要想营养均衡,就得饮食平衡,同样的,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多数情况下,我们都爱读休闲娱乐消遣类的甜点,零食书籍,这样我们思维逻辑等不会进步,也得不到锻炼,除了暂时的娱乐放松,没多大可取价值。
主食就好比学生时代的教材,有时候枯燥无味,却是成长途中不可或缺的营养。认清这点后就不难摆正读主食类书籍的心态。主食,美食,蔬菜,水果,甜点零食对应不同书籍,这样形象宏观的呈现在面前,也就更好理解读书为什么要先分类。
三、where:阅读的场所
在安静的场所享用“主食”与“美食”,把“三上”空间交给“零食”图书。
这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上面说的。总结如下:主食和美食类的书籍,适合细嚼慢咽,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静下心来好好读才能体会其精华,好书就如好茗,需要慢慢品。大段时间用来读主食和美食类书籍不错。零食类书籍犹如快餐文化,为打发时间,适合利用琐碎时间阅读。
1H
how:如何阅读一本书
先确定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丰富知识,接着是选择合适的书,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多本,其次是选择阅读场所,最后是以合适的方式开始阅读。
阅读四个层次
美国学者、教育家艾德勒提出了著名的“阅读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处于识字阶段的阅读,也称为初级阅读、基础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一层次的阅读要求认识文字并了解文字的意思。
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类似于学生时期进行的阅读理解。这一步可以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先翻阅,看书名、作者简介、版次、目录,然后略读各章内容。
分析阅读:全盘阅读、完整阅读,更好理解一本书的最好阅读方式。适合“主食”和“美食”类图书。
主题阅读: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是所有阅读方式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一种。也可称为比较阅读。最终产生自己的论述和创新。
“阅读四问”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方法。
第一问: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讲了什么)
第二问: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作者的主旨)
第三问: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评价)
第四问: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用)
阅读的三条路
古语有云:书上有路勤为径。事实上,勤奋并不是一种方法,只是一种态度。
1、信马由缰,兴尽而返的漫步之路。(自在)
2、成岭成峰、月迷津渡的求索之路。(辛苦)
3、山登绝顶、千仞振衣的摩天之路。(豁然)
带着问题读书就是有目的的高效阅读。读书四文结合阅读层次,方法就是多读多练多总结。读书的方法很多,把《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方法多实践,多总结,方法再多,总有一个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