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读后感的写作技巧总结如下:
读后感:
内容取舍和思维拓展自由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像我自己平时天马行空的我手写我心的超自然状。但正因为如此,便陷入了要么观点无新意,要么感悟肤浅,要么缺少章法。
其实,哪一次我的随笔不是这样子呢,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固然写着写着就出现了灵感,或者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但它只能充当业余的练笔,却不具备应有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1 要有好的立意,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核心。
无论是什么作品,都无外乎彰显生命的力量、温暖并坚韧、勇敢并执着、热情并善良……它总会教给人们看到生命的勃勃生机,无坚不摧的力量……就好比是清晨枝叶上的点点露珠,是那样圆润又是那样的晶莹;又好像是大象舍不得踩脚下的一只蚂蚁,让人感悟美好的世界;又好比是孩童眼中那令人沉醉的清澈;……
而对于教育读后感,更要让人们看到作品背后的人,尤其是作为教育者或者是受教育者,看到教育者的教育技能,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而这种都需要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以顺应天性,敬畏规则,磨砺性格等目标为行为准则。
这就给自己提个醒,真正的教育读后感一定要看到的是教育者眼中有没有孩子这个人,还是仅仅是为了术而教,还是为了所谓的成功而制定规则。
2 要由作品出发,走向生活与文化
再好的作品,也是建立在生活现实之上。经过生活的加工与提炼,仍然彰显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写作之时,要寻找出立意新颖的认知,让人有“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的独特,还要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认知要求。
这就需要培养多角度观察的能力,不仅从社会视角、作者视角、生活视角、教师视角、教育视角、文化视角审查自己的观点,探寻应该如此的理想路径。
也就是说,平日自己习惯的我手写我心,虽然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视角,但难登大雅之堂的原因就是作品只注重自己看不到它的格局,无法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探寻它存在的价值,这就难免就像乡村里的小路,无法奔跑合适各样不同的车型。
3 “引-议-联-结”为主,自由表达为辅
写作,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一定的结构,让人愿意读,走读的兴趣,吸引人为了了解更多而读。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和章法,走到哪里说到哪里,难免人云亦云,模糊不清,让人丧失阅读的兴趣。
那就需要在写作时遵守一定的结构,比如引出论题和论点,针对内容做出分析,还要联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尾回扣作品内容,强化核心观点。
而结构的把握是在对阅读作品知性阅读的前提下,通过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找出阅读的问题和疑惑,通过内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转化为自己独特的感受,然后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从不同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人阅读的欲望,让人有没有白读的感觉,让人有共鸣的心声,更有实践的冲动。
通过阅读,了解了重要三个方面的内容,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明确了读后感的写作方向。自己的短板是缺乏结构的提炼,往往不太能从生活中提炼独特的感悟,写作的视角有些狭隘。最主要的长处是能够看到人的力量,看到生命的不容易,懂得人的价值感是最重要的。那今后要努力的就是扬其长避其短,练习还在路上,成长还很漫长,努力还需加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