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在旅途
一座活着的古城——云南建水盛夏七日漫游记

一座活着的古城——云南建水盛夏七日漫游记

作者: 风信家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08:48 被阅读0次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是历代王朝的军事前哨、滇南重地,汉族、哈尼族、彝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共居之地,不乏明清古建筑的名胜古迹,足见历史位置的重要性。唐宋立城,历经南诏国、大理国,直到元代第一次将云南正式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建水设置宣抚司(后升格为宣慰司),统辖云南南部军务,建文庙启教、建佛寺传经;明清时期,拓城建衙,屯田治水(元阳梯田)、修桥设铺(十七孔桥)、兴业促商(紫陶工艺)等等,统领滇南。

    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如建水文庙、团山民居、十七孔古桥、古城朝阳楼、指林寺,极具中国古代明清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包括以土木为材的建筑技术结构、空间组合与形体造型、质地、色彩、艺术装饰等形象,从屋架、立柱、斗拱、雀替以及墙体、瓦当、台基、雕饰等构件,都可以窥得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对于喜好古风建筑、艺术、摄影的人来说,绝对不容错过!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原意是指建筑的屋檐和梁栋。从这种层面也许看得出中国古人的融会贯通的思维体系,建筑文化只是承载的一种具象化。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丰富而深刻的建筑理性思想,往往散在历代各典籍之中的缘故,再加上建筑之术以师徒传授不重专著书籍,多年以来让人们认为中国建筑文化缺乏理论与理性色彩。

    有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淡于宗教,浓于伦理”,不像西方那样热衷于单体建筑的庞大和高耸,而是将建筑群体向地面四处有序铺开,讲究建筑个体与群体组合中的风水地理,利用土木结构扬长避短,不仅能营造全方位的空间层次感,还能承载包罗万象的文化传承性,甚有哲学思维。

    之所以现存的古代建筑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大抵一方面是土木所建难以长久存留,一方面中国建筑文化具有“不求原物长存”的文化观念,一定程度上说明倾向于忽视建筑古迹的保护而热衷于天摧人毁的重建。

    那么,请跟随我的漫游足迹,领略建水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吧。(多图预警)

    建水文庙

    规模上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开启滇南教育先河。整体上是严格按照中轴线的对称均齐的宫殿式布置,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显得庄严静穆、宏伟壮丽。据说原建筑是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目前现存31处,入园一池(学海),水上乐思亭,七进庭院,依次排列有太和元气坊、洙泗渊源坊、棂星门、大成门、杏坛(被毁重建)、先师庙(大成殿)、崇圣祠等主要建筑,重重门坊和墙垣,将整个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院落。信步走在其间,微风拂过面颊,7月骄阳似火,内心却恬然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先师庙(大成殿)的石雕和木雕非常具有艺术观赏性。大成殿正面,有22扇雕花屏门,玲珑剔透,工艺精细,中间几扇门讲述的是鲤鱼跳龙门的典故,生动传神、想象力丰富,直接秒杀《中国奇谭》任何一个故事场景,其他的是翎毛花卉组成一幅幅寓意隽永的画面。不止于此,左右檐角的两根石龙抱柱,采用整块巨石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刻而成,技艺举世无双。不少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或个人或导师带队在这里观摩学习,旁侧听得兴起还讨教几问。其间也有来去匆匆的旅游团,乌泱泱的一片,直入主要建筑体如一阵风似地离开。就连三面环廊的石栏柱头也是俏皮可爱的十二生肖,引发很多人拍照留念的兴趣。结果,先师庙正门却没有留照一张,甚为遗憾。

    建水文庙

    团山民居

    距离古城以西13公里处坡地之上,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张氏宗祠说是明朝年间因经商从江西鄱阳迁移此处。

    依地势而建,民居主要是三进庭院,现存的建筑群主要是清末年间距今110多年,布局错落,既有江浙庭院布局和雕饰风格,又有云南本地彩绘和纹饰风格,虽然因为地势原因无法方正铺开,还是呈现出明显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纵深空间。从精美和完好程度上说,团山民居单体建筑都无法媲美位于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民居建筑群大多保存的只是屋架和宅门,内里很多已经坍塌,独守石榴树果熟落地无人采摘。相对保存完好的有将军第、秀才府、张家花园等,皇恩府的隔扇门窗木雕值得一看。

    团山民居有两大特点,一是巧借空间,二是各异又统一的宅院。无庭不成居的居住习惯,古人向来对庭院的钟爱之情自不待言,所谓风水观念上,庭院又被看作气口,居不在大,有庭则灵。有言:“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摘自明末《园治》,最早一部园林艺术理论专著)

    少数村民在里生活居住,做点无人问津的手工小生意,很多人并不知历史过往,如多问一句遭人嫌。很多墙体标识 “危墙勿靠近”,也无法阻挡美术老师和学生的写生热情,不知是否也是一种岁月侵蚀的破败美。考虑要跨门槛入院,不建议租电动车。

    团山民居

    双龙桥

    古城西5公里处,紧邻田园景观大道,锁住如双龙蜿蜒的泸江河、塌冲河,得名为双龙桥。清乾隆年间始建三孔,道光续建十四孔,与原三孔浑然一体,与北京颐和园的十七拱桥齐名。桥面青石板砌成,油光锃亮、裂纹斑驳,见证数百年历史烟云。桥上原先建有飞阁三座,北亭近代被焚毁,仅存阁楼和南亭,檐角重叠、流光溢彩。

    十七孔桥黄昏落日可是一大盛景。其实不同季节、不同时点、不同角度,十七孔桥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致,相信莫奈在世的话一定会喜欢久居于此,画出不亚于日本桥的系列作品。朝日刚出地平线,层层叠叠云后探头探脑,整座桥笼罩于蒙蒙微亮天际中,人群聚集,喧嚣逐增,朝露之雾顿时消散,烈阳当头曝晒,行至桥上无所遁形。不可谓不叹人文景观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理想与追求的最好阐释,不去崇拜虚无,不去穷尽伤悲,浑然融化又相互映照。

    双龙桥

    建水古城

    这年头,提到古城古镇,似乎就意味着统一化、仿古化,对于自诩深谙古城古镇之道的人,以为建水古城不过是高达99%查重率古镇之一的话,那可是大错特错哦。

    古城内有城门牌坊、古代行政机构、古井群落、民居大院、古庙古寺等历史遗存50余处,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四大城门的东门(迎晖门)的朝阳楼最为气派,形似北京天安门,实际上早28年建成,个人还非常喜欢城内的牌坊,各具特色;建水文庙、指林寺始建于元代,是云南最早一批建立的儒学和佛教机构,可以看到元明清各时期的风格特点;“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是清末豪富乡绅的家宅和宗祠,规模巨大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分布各处的古井据说有128处,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板井,提着大大小小水桶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声名赫赫的建水豆腐就是取用此井水。

    建水古城

    建筑构件

    考虑到每处都想沉浸式体验,日程安排非常散漫,也许这就是漫游的最大好处,想逛多久就逛多久。如果是特种兵式或是跟团或是乘坐观光车(小火车)短暂的停留,很难细细品味和真正感受到古迹中的内蕴吧,比如各种建筑构件。

    对于土木结构,构件是极其重要的组成,不仅仅是精巧的力学组件,更是承载厚重的人文,正所谓“建筑文化是空间人化,是空间化了的社会人生”。

    相比唐宋时期,明清建筑缺少一些崭新的创造力和蓬勃的生命力,趋向于程式化和定型化,但在构件的技法和工艺的成熟度上还是蔚然可观的。许多构件本是技术结构的创造,渐渐艺术化,成了媲美于世界建筑之林的一大特色,耀目于世。

    由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方形之拱层叠装而成的斗拱,样式和纹饰特点非常突出,淋漓尽致体现其错综之美;柱的上部向两边伸出,像一对翅膀的雀替,兼具云南彩绘和传统建筑样式;须弥座和柱础,位于底部的构件,复式组合的精心设计程度也不遑多让主体部分;瓦当和吻兽,位于屋顶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神兽和仙人,琉璃溢彩。当然,更不用说隔扇门窗的雕饰,采取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技术与工艺,题材涉及儒教、神话、典故、戏曲以及美好寓意的动植物或几何纹饰图案,雕刻形式不拘一格,精细流畅、自然生动,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繁而不乱,色泽呈现除了红木的自然本色以外,还有岁月荏苒消磨的金色或彩色痕迹,可想见当年的绚丽多彩、富丽堂皇。

    建筑构件

    燕子洞

    建水古城东30公里处,号称“亚洲第一溶洞”,洞有两层,上为旱洞清代摩岩石刻碑刻林立,下为水洞泸江穿流而过,洞内微小气候冬暖夏凉。巢居数十万白腰雨燕朝日出而日落归,燕声阵阵、飞舞盘旋,还可以观看徒手攀岩悬挂匾额或采摘燕窝的绝技表演,石笋石旗石柱千姿百态、步移景异,侧道别有洞天,由吊桥入洞、乘船出洞。

    除了姹紫嫣红的灯光秀喧宾夺主之嫌,自然景观可谓是鬼斧神工,无怪乎百年前建有儒、佛、道三教同流的各种神像。

    燕子洞

    大多数的建水行程安排至多3日,我的7日漫游除去往返2日,取消了原计划蒙自碧色寨的行程,余下日程一半都花在闲逛古城,也没有特意安排去网红打卡地——紫陶街、蚂蚁工坊,米轨小火车主题公园只是匆匆略过。

    体验“活着的古城“最好的方式是穿街过巷,融入当地人生活的烟火气。漫步建水街头巷尾,越是感叹当年重地的繁盛越是不解偏居一隅的闭塞,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割裂感。有意思的是,发现愿意热情攀谈和闲聊的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想起网络盛行关于云南旅居的种种说法,不置可否。

    建水公共交通网络不便,据说现在公交线路多了,单车出租却比以前少了,除了少数线路公交车间隔时间至少30分钟,乘客寥寥,当地人常常电动车出行,2公里的距离三轮车动辄要价15元。古城内外小巷蜿蜒,相交于四大城门的主干道,时不时看到被改造成药房、饭店、杂货店的古建筑,不经意随口尝遍汽锅宴、草芽米线、烧烤罗非鱼、牛肉干巴、凉卷粉、木瓜水(嫩冰粉)等等当地特色美食,北门外的流酥包、西门外的建水爆浆豆腐,东门外的狮子糕、玫瑰糕、烤鸭。回头还想再品尝品尝,发现它们不远不近分散各个角落,徒步者来说真是难以一劳永逸、一网打尽。如有时间还可以去西门农贸、龙井农贸赶赶集,看看当地特产鲜货。

    建水的气候让人迷惑,一天之中阴晴不定,一会下雨一会太阳,云贵高原上盛夏强烈的紫外线不可忽视,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现中暑征兆,庇荫防晒必不可少。古城内,文庙学海,乐思亭中坐,尽收湖光一色,花叶摇动,贤者时间不亦乐乎;古城东门外,当地人纳凉的好去处非小桂湖的湖心岛莫属,凉风习习,惬意悠闲;团山民居外,大片荷塘藕花正茂,柳树婆娑,不时听得小火车鸣笛,此景只在此山中;十七孔桥近侧,湖面倒影如镜,绿树成荫,风起波动,只想做个安静的美人。

                                                                                                                                                                                           ———二零二三年七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座活着的古城——云南建水盛夏七日漫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x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