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段子手马克吐温这句话,简直成了拖延界的名言。
但不是每个拖延界的子民,都承认自己患有拖延症。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拖,只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先去做。
举个例子,今天是周日,一位拖延界子民忽然接到老板的重要任务,写一份《治疗全体员工拖延症的方案》,明天早上八点前交。
这位子民会马上老老实实地,坐在桌前写方案了吗?并没有。他想起一周没有收拾房间了,看着太凌乱,影响写方案的心情。
于是,从床铺开始,到书架、书桌、衣柜,他全部整理一遍。嗯,舒爽多了。平时怎么觉得收拾房间那么痛苦呢。
可以开始写方案了吗?也没有。这位子民又想起了,有很多邮件压着还没回复,先处理它们吧。
这下可以开写了吗?还没有。这位子民照照镜子,头发好像太长,再长就非主流了,先去理发。
然后就是遛狗,水群,看书......就是不写方案。
最后,做完了其它“更重要”的事,这位子民才不得不坐在书桌前,开始了他避无可避的“写方案”任务。
(此处思考三秒钟:确定说的不是我?)
只有普通的拖延界子民才这样吗?太天真了。
拖延界有一位资深子民约翰·佩里,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他拖延成精,竟然还写了一本书《拖拉一点也无妨》。
这本被他拖延了15年才写完的小书,风趣幽默,备受热捧。2011年,因为这本书,佩里教授一举夺得了“最搞笑诺贝尔奖”。
获奖评语是:初看引人发笑,细想令人深思。
《拖拉一点也无妨》写出了拖延的样子、原因、好处、后果,是拖延界的一大福音:原来还可以这样拖!
首先,在这本书中,拖延的全名是“结构化拖延法”,是一门完成任务的心法。
其精髓就是以拖延战胜拖延。
为了不做A,就先把B、C、D、E这些本来也在拖延不做的事情,全做了。最后还是不得不做A。于是,所有事情都做完了。
就像前面讲的那位拖延子民那样,明明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写方案”要做,但为了回避这个内心抗拒的任务,他收拾房间、回复邮件、理发、看书......
这些他平时也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写方案”面前,却显得尤其容易和可爱,全部手起刀落就搞定。最后无从躲避,兜一圈回来,还是把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做了。
“结构化拖延法”的关键在于,拖延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
人其实是闲不下来的。只要有空档时间,就想把它填满。
比如,人在乘搭电梯时,在等待到目的楼层这么短的时间空隙里,依然会留意到电梯里面的广告海报。尽管你一早就看过,知道那些广告与你根本无关。
所以,在结构化拖延法中,就是利用了拖延者的一种心态:虽然我不想做那个最重要的事情,但我要做点什么。
第一、列清单
need-to-insert-img
你可以先把事情列个清单,按重要和紧急的重要性,一直列下来。
那么在着手去做的时候,你会把完成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任务,当作避免做重要事情的手段。
借助于这种心理和行动,一个拖延症患者,反而会成为一个“做事高效”的人。
第二,先完成,再完美。
为什么拖延界的子民,会迟迟不愿意面对,那件重要的事情呢?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人都具有幻想的天赋。我们都幻想着,能把手中的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瑕。
为了这个崇高的追求,你迟迟不能开始做事。你想有个让人惊艳的开头,所以一直拖着不干。
醒醒吧,你不踏出第一步,什么完美都只是白日梦。到了截至时间到来时,你幻想的完美,只能以“惨不忍睹”结束。
所以动用一点点自律的精神,先开一个头,别让一件事空白着,什么都没干。然后告诉自己,用不着完美,“蛮好”就不错嘛。
没有截至时间在后面追打,事情做起来从容多了。直到事情做完,居然还有时间对它作出调整。这时,你要的完美,才可能出现。
第三,培养节奏感。
拖延界子民经常会有郁闷的情绪。可能是拖延导致了郁闷,也可能是郁闷导致了拖延。不管谁先谁后,它们都相辅相成。
要脱离这种状态,我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欢快的音乐,把自己从这样的情绪中带出来,让自己高兴起来,甚至斗志昂扬。
《找到节奏》这首歌里,有句歌词:郁闷的时候就打打拍子,欢快的节奏会赶走烦恼。
在观看世界女排比赛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总是紧张无比、激动万分。无论中国队得分,还是失分,我们都齐刷刷地一起喊“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
科学上讲,这种充满节奏感的喊声,确实有助于鼓励运动员的士气,令他们继续拼搏。
所以,我们平常做事情时,也可以通过找到适合的音乐,带出自己的节奏感。
我平时写文之前,会播放《克罗地亚狂想曲》或者《Two steps from Hell》专辑的《Victory》,鼓励自己一番。
在写文的时候,我播放《卡农》。它平和、有节奏、积极向上,又毫不夸张,有助于我把精神集中在手中的事情。
完工之后,不管觉得是否写得烂,我都播放《Trouble is a friend》庆祝一番。我只跟自己比,又前进一步。耶!
说到底,无论是什么战拖法(战胜拖延症的方法),落实下来,依然是自律加少许技巧。
对要做的事情,你可以排出先后,但不能不动手;你可以追求完美,但不能不先完成;你可以仰望别人的效率,但不能不开始自己的节奏。
拖延是全民的公敌,每个人都有。
只是有人放纵自己沉沦,回避责任,最后转化为懒惰。
而有些人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节奏,安排好各类事情有序进行,将“拖延”这个小恶魔,收为己用,做出成就。
研究拖延症20年的皮切尔博士说:即便拖到明天,你也照样不愿做。
所以别想太多,开始做就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