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曹风·蜉蝣》:《咏蛙》的另一面

《诗经·曹风·蜉蝣》:《咏蛙》的另一面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2-01 20:37 被阅读0次

    《诗经·曹风·蜉蝣》:《咏蛙》的另一面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1907年,14岁的少年毛泽东挥笔写就《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杨柳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开声。”少年身上的锋芒,已然毕露无遗。回过头来,再看《诗经·曹风·蜉蝣》,同属于咏物诗,却让人忧思不已,在“蜉蝣之羽”“蜉蝣之翼”“蜉蝣掘阅”的薄而透明、转瞬即逝里,慨生命之短暂,忧志向之难成。

    大抵咏物诗,恰如《咏蛙》和《诗经·曹风·蜉蝣》一般,或汲取力量于物,托物而志向弥高;或散佚真情于物,因物而愈加惶恐。前者多是血气少年,后者多为垂暮老人。

    曹,作为周的诸侯国,最初周武王以之封弟振铎,其地在今曹州地界。周时封建,取义有二,一是因亲因贤封地于斯;二是拓疆建设的基点。换句话说,周天子之所以要实施封建国策,乃是西部边陲不落统御大中华文明的一种策略。把诸侯封在那里,不仅仅是对诸侯的认可,也是对诸侯统御的一种期待。钱穆先生讲,西周封国大小过百,周天子正是凭借对这一百多个诸侯的统御来完成对天下的统御的。

    史学界普遍地认定“桧亡,东周之始也;曹亡,春秋之终也”。也就是说,诸侯国“曹”的灭亡,标志着春秋历史阶段的结束,也预示着战国时代的到来。春秋一开,天下无王。战国一开,天下无伯。

    蜉蝣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曹地所在,水泽相连,多生蜉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曹风之中,当然不能没有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诗中人身着“蜉蝣之羽”“蜉蝣之翼”那样的衣服“楚楚”“采采”“如雪”;二是蜉蝣本身,如同人一般“楚楚”“采采”“如雪”。两种理解相近,都因为被诗人看见而触动诗人的情绪,使之“心之忧矣,於我归处”“心之忧矣,於我归息”“心之忧矣,於我归说”。用朱熹的话讲:“蜉蝣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矣,而欲其于我归处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睹物生悲”了。

    蜉蝣空中振翅舞,剔透外衣鲜夺目。人生苦短惹心伤,何处才是我归宿?

    蜉蝣振翼空中舞,神采奕奕华美服。死生短暂满忧郁,我将此身寄何处?

    柔嫩蜉蝣刚破土,麻衣如雪神楚楚。生命短暂伤满怀,何方才有我乐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曹风·蜉蝣》:《咏蛙》的另一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ek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