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悼》是由李俊益执导,宋康昊、刘亚仁、文瑾莹主演的古装电影。该片以朝鲜王朝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壬午祸变)改编,讲述了朝鲜时代英祖时期思悼世子在父王的命令下被关进米柜8天而饿死的悲剧故事,于2015年9月16日在韩国上映。
思悼世子是朝鲜王朝第21任君主英祖(조선 영조)李昑(1694年—1776年)的次子,被称为“柜子大王”,称呼的来源就是被父亲关到米柜八天八夜。思”与“悼”在谥法中都有规定的含义,按《朝鲜王朝实录》记载的朝鲜王室谥法用例,“追悔前过曰思”,“年中早夭曰悼”,“思”“悼”都是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的恶谥,所以使用时需要极其谨慎,绝非我们认为的思念和哀悼之意。
叔本华的三大悲剧理论:第一种是:由异乎寻常的恶人造就的悲剧。第二种是:起于盲目的命运和偶然的机运。第三种是:剧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造成的悲剧。
《思悼》中,思悼世子的命运恰如一场悲剧。
作为世子父亲的英祖大王理所应当就是异乎寻常的恶人,但了解过壬午祸变之后,就会明白固然英祖是明面上的恶人,世子身边的骨肉亲人,有哪一个不是异乎寻常的恶人呢?剧中展示的剧情多来源于惠庆宫洪氏书写的《恨中录》及朝鲜王宫史料《承政院日记》《英祖实录》,告发世子谋逆的是他的生母映嫔李氏,而提供米柜处置世子的则是他的岳丈,至于妻子洪氏,早已选择了儿子,放弃了丈夫。
刘亚仁演绎的思悼世子,是英祖40岁时盼来的国家继承人,亲自为儿子编制授课教材,为他挑选老师,给予厚望,将国家的未来托付在他身上,只是不同于世子出生后得王室众人的宠爱,英祖一生,都因生母崔氏出身卑贱而纠结。
英祖的上位是兄长景宗体弱无嗣的产物,在“辛壬祸狱”与“戊申乱”之后,依靠老论派上位的英祖,实行了“荡平策”。荡平策就是朝鲜时期为消除党争之弊实行的不分党派录用人才的政策,也就是荡平一切党争。“荡平”出自儒教经典《书经》中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意思是“王不要向任何一方倾斜,要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地录用人才”。然而, 少论派仍旧在散播英祖上位是毒害哥哥景宗的谣言,因此,为了平息谣言,表明自己并非是贪恋王权之人, 英宗要求世子代理听政。
王权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写道“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以此标准评价世子,可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思悼世子并没有如英宗一般经历过王室王子非国王即亡的危机,也在王室宗亲独一无二的保护中,失去了君主必须的素质,他不能具备狐狸般的政治敏锐性,也难有狮子般的坚韧心性,于是在父王的失望和伪装下,变得患得患失、无所适从。
史料记载英祖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君主,他不喜欢思悼世子与和协翁主,偏爱和顺翁主与和缓翁主。与思悼世子见面时会把清洗耳朵的水倒入和协翁主的后院里,公开表现出厌恶之情,电影中,大王大妃金氏是世子的重要庇护人,为了不让请罪的世子冻死在大雪天,被英祖逼迫气死。在此之后,世子的行为彻底变得疯癫。韩国首尔大学国文系教授郑炳说在著作《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一书中,提到思悼世子被关入木柜的1762年闰五月十三日《英祖实录》的记录: 世子诞生,天资卓越,上甚爱之。十余岁以后,渐怠于学问,自代理之后,疾发丧性。初不大段,故臣民冀其克瘳矣。自丁丑、戊寅以后,病症益甚,当其疾作之时,杀宫婢宦侍,杀后辄追悔。上每严教切责,世子疑惧添疾。上御庆熙宫,两宫之间,转成疑阻,且与阉寺妓女游嬉无度,专废三朝之礼。上意不合,而既无他嗣,上每为宗国之忧矣。
如此,就不难知道,英祖最终为了国家有嗣,会做出怎样可怕的事情。
“是有了人才有礼法,怎能让礼法成为禁锢人的工具呢?”
家法和国法,人性和秩序从来都是王室斗争的焦点,封建时代的大家长为了维护宗族利益,总会牺牲人伦 亲情,美其名曰大义 ,然其实质不过是为了维护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地位,倘若出现某个个体并没有被标准化生产 ,那么结果是非常可怕的。思悼世子的遭遇其实并不是个例,王权和父权的矛盾总会早就许多人间悲剧,汉武帝的戾太子,辽史中的昭怀太子,康熙两次废太子,还有数不清的皇室父子相残的人间惨剧,都向世人昭示了王权面前,骨肉亲情的无能为力。
任何一位强权的君主,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继承人,守护住家业,然而事与愿违,从风雨中走来的英明君主,总是会为后代子孙带来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如此也就难以养成一个果敢坚毅的后继之君。恰如汉武帝刘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太子刘据却温和宽容,少了父亲身上的杀伐果断,这也为父子疏远、奸佞挑拨埋下了祸患。
电影中的思悼世子仰慕父亲,对英祖有一种最朴素的人伦之情,对身边之人都有着炽热的感情,这一点,在剧中多个方面都有体现,而英祖对世子,不只是王室血脉的传承,更是王室权力的继承者。可以说,世子作为儿子的价值,远没有王位继承人的作用大,也因此,为了保证世孙继位的合法性,他在逼迫世子自戕无果后,将他活活逼死在了米柜之中。
剧中围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人伦和礼法,英祖和世子,世子和世孙,两对父子三代人,都在承受着一个相同的宿命,牺牲人伦,坚持礼法,英祖失去了儿子,世子失去了性命,世孙失去了父亲。
“从来没有一刻不把父亲当成王”和“从未有一刻停止过希望父亲把自己当儿子来疼爱”之间不断挣扎,如同他那射向虚空的箭,终究不可得。英祖最后应当是追悔过思悼世子的死,留下了“金腾之书”,然而即便历史重演,思悼世子也是等不到英祖的父爱的,首先是君主,其次才是父亲。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巨大的权力秩序前,英祖也只是一个被吞噬者,他可以保全儿子吗,可以,但苦心经营的大权,就要旁落别人,按照“辛壬祸狱”与“戊申乱”的发生原因看,保全世子的结果,无遗是要将可能的政敌推上王位,所以,英祖才会说“你的存在即是叛逆”。最悲哀的事情是,思悼世子的弑父之罪并没有被国法处置,而是被英祖以家法处置,倘若不是身在王室,也不必付出死的代价对抗命运。讽刺的是电影中儿子气绝后,英祖毅然决然地转身,踏上銮驾坐辇,一脸威严地端坐于其中,只听一声——“奏凯旋歌,回宫!”全场只留下那只躺着世子尸体的米柜。这时,又是以国法替代了家法。
《琅琊榜》静妃可以对危机中的靖王说出“成也好、败也罢,只要你我母子生死共担,又有何惧?”,但思悼世子却没有这样的母亲,或许是受到英祖的施压,又或者是封建时代女性必备的柔顺美德,生母映嫔李氏是作为告发儿子谋逆者存在的,处于如此四分五裂的家庭氛围中,又没有坚韧的心性,很难不被逼迫出精神疾病,即便是汉武帝的戾太子的生母卫皇后,也是在儿子身死后自杀追随而去。思悼世子的处境,不得不让人万分同情,最看重人伦亲情的人,却从未得到过家人的关爱。
世子的妻子惠庆宫洪氏远比思悼父子更能看透王室的亲情血脉和权力斗争,她应该很早就看到了公公英祖和丈夫的个性差异及对王权的态度,如此睿智清醒的女性,是不能和天性纯良、不谙权力斗争的思悼世子有共鸣的,也不难想像东宫的主人是怎样的孤独。而剧中也展示了,在世孙出生后,洪氏包括她身后的老论势力,都从扶持世子转移到世孙了。
如果说还有谁理解思悼世子,应当是世孙。或许是从小看到了祖父对父亲的厌恶,世孙具备了一个君主应有的素质,也真切的造成了英祖舍弃儿子,保全孙子的行为。世子纠结于父亲选择了礼法,而忽略了亲情,但世孙解除了这个疑惑,礼法终究是为了服务于人的,即便所有人都认为思悼世子行为乖张,但世孙终究是懂父亲的,王权之下无父子,有的只是权力的平衡,至于属于个人的情感,都是从属物,(1759年)被立为王世孙,后被过继给已故的伯父孝章世子李緈为嗣,在思悼世子死后,英宗执政的14年里,世孙如履薄冰的守护了王世孙之位,成为正祖大王初期,也没有为父亲思悼世子的死亡,进行政治清算,而是在坐稳朝政之后,为父亲报了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