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历经了侵略苦难,遭受了人祸天灾的中国人,是实用主义的。
我们紧张、焦虑、不安,担心浪费宝贵的一分一秒,害怕错过可能的机会,并执着于把任何人、任何事都看成可能”获利“的对象。
不但学习、工作抱着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这种实用主义,甚至深深地侵入到了营生之外的生活和休闲中。
吃个饭,要考虑参加的都有哪些人,这个饭局能不能值回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看本书,要想想读完以后能不能立马就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
发展个爱好,还得琢磨下这个爱好以后有没有“变现”的途径和潜力。
对于上一辈忍过饥挨过饿的人来说,这也许无可厚非,毕竟人对于苦难的记忆是难以抹去的。
但,如果做任何事都戴着“实用主义”的眼镜,这个世界就少了太多的色彩和可能。
02
关于”无用之事“,我听过最有名的一个趣事,是来自乔布斯的。
乔布斯在斯坦福上了一年大学就退学了,但他并没有离开校园,而是开始去旁听一些看上去有意思(但并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课。
书法课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
——乔布斯说道。
书法对于他未来的职业和人生目标,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任何帮助。
但十年之后,他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计算机时,书法课上所学到的那些东西,成为了字体设计的灵感来源。
于是,世界上了有了第一台拥有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
我想,要是乔布斯是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恐怕现在我们还是只能用着Times New Roma这个呆板的字体吧。
03
我也算得上是爱做”无用之事“的人。
打羽毛球,是坚持了最长时间的一个爱好,但并没有什么目的。
如果是为了减肥,羽毛球的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信的可以搜一下中国队总教头李永波之子李根,国家队运动员,就知道羽毛球不是一项有效的减肥运用;
如果是为了健身,不如坚持游泳、长跑,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加明显;
如果是为了交朋友,不如多吃吃饭、喝喝酒来得快。
但爱好就是爱好,就是能让人全神贯注投入,乐在其中而不用考虑获得什么实际回报。
我也喜欢研究一些小众软件,出发点就是源于对那些出人意料的功能的好奇。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年发现的脑图软件、freecommander、everything、workflowy,都成为了日常必不可少的利器。
真要“实用”一点算一算的话,因为用了这些软件所提高的效率,比起”浪费“掉的时间,还真是物有所值啊。
04
”弱关系“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与频繁交流的强关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在《弱关系的力量》这本书中,格兰诺维特发现,由家人、好友构成的强关系在工作信息流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反倒是那些长久没有来往的同学、前同事,或者只有数面之缘的人能够提供有用的求职线索。
原因恐怕不难理解:
强关系的组成者的相似度高,他们之间信息的重复性也高,通过强关系传播的信息更可能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弱关系中的信息传播由于经过较长的社会距离,因此能够使信息流行起来。
看来,”无用之事“绝非完全无用,”弱关系“也并非关系不大。
在这个已经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操蛋年代,不妨偶尔做点自己喜欢的无用之事,比如联系一下久违的朋友,而别去时时刻刻计较当下的得失回报。
也许,未来的某个时间上,你就会感激当初那个,做了这些无用之事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