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言寄墨
若不是王菲唱的同名主题曲《无问西东》,若不是有主演章子怡,我想我是不会去看这部电影。即便如此,去之前我还是跟大多数人担心的一样:这不会又是一部主题曲很棒的电影吧。
然而,直到电影结束,我一边掉眼泪一边跟影院的人一起看完最具含金量的彩蛋,指着其中的“小中分”说那个肯定是徐志摩。是的,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深入我心的电影了。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的场面很宏观,胶片拍出的质感,很多画面都美的让人心动,它的年代跨度将近百年,展现的是从民国到现代的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下的人。通常,以大时代为背景的电影,展现最多的都是“人是渺小的”“人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在这类电影中往往看到的都是人生的苍凉、悲怆与无可奈何。这部电影没有去讲个体的悲欢离合,而是从个体内部情感去切入,告诉我们,无论任何一个时代,无论任何人,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真实,都要有情、有梦,无问西东。
电影的开头以一句略显矫情的台词开场:如果提前知道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之所以觉得矫情是觉得:你给我讲这个有什么用?难道我说不来就不来吗?我能决定的了吗?太扯!看完电影后,觉得这句话应该理解为:你看了他们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更有勇气了吧!
整部电影有四个不同年代的故事串联,按照时间倒序来说,第一个故事是2010年,由张震主演。张震主演的这段故事是与现代的我们最贴近的。人心变的越来越坏,张震妈妈做为老顾客买肉,一不留神都能被加了好多肥肉,更何况其他的顾客呢?医生明明说5万的手术费,四胞胎的亲人说得要20万。上司之间的暗斗,下属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这就是我们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与算计、利益与争斗。但我们生来就是如此吗?谁不曾是那个纯白少年呢?只是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有的人保持初心的纯良。最后的张震受救了父母之命而牺牲的李想所感,决定不管四胞胎一家是否赖上他,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们一家。有情有义,不忘初心,是张震饰演的张果果。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由章子怡主演。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是个风华正茂的中医实习生,与黄晓明饰演的陈鹏、铁政扮演的李想,三个人是很好的朋友,毫无疑问,也存在着情感纠葛。直觉来看,王敏佳最开始是对李想有好感,直到王敏佳因为写信事件被打“死”,陈鹏一个人为她挖坟墓那一刻,她对李想的心就彻底死了。
王敏佳虽然是个孤儿,却有着自己骄傲的资本,风华正茂,貌美如花。她本可以一直这样骄傲下去,如果不是出了写信事件,她的生活也不会一下子跌到地狱。如若不是要跌到地狱,她也不会知道有那么一个爱的人,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无论她的人生在黑暗中跌多久,那个人都会给她拖底儿。这就是爱。虽没有两个人牵着手在清华校园里疯狂奔跑那般热烈,却是那么地温暖有力,给人最踏实的安全感。
陈鹏为了国家事业遭受辐射开始脱发,王敏佳也在文革期间遭受最狠的批判,虽然两个人因为找彼此再一次错过,可是那份对一生所爱的勇敢与执着,最让人感动。其实,每一个年代每一个人对于爱情都有渴望与期盼,只是有的人没有勇气开始,有的人没有胆量走到最后。
第三与第四个故事,交叉比较紧密,一个是1930年代的故事,由王力宏主演。一个是20年代的故事,以陈楚生为主角。我最受触动的其实就是这两个故事。
我私自以为这个故事里最惊艳的就是王力宏,无论是演技还是造型,都让人深深的相信他就是沈光耀。当然,还有米雪饰演的母亲,既通情达理又优雅高贵的母亲。我的泪点是从沈母对沈光耀那一席话开始止不住的,那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啊,她有着对儿子最浓烈最朴素的爱,也早已看透功名利禄无非虚名,若非如此,她怎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你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其实中国大部分的父母,儿女都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把对人生的所有渴望寄托在自己儿女身上,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只有真正的父母才会懂得,让自己的孩子去享受人生的乐趣,去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爱。
沈光耀最后选择去当空军那一刻,其实是真正想好了自己想要过怎样的一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甚至都不是为了自己。国难当头,安能苟且?那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是最大的情。这是我最敬佩的地方。
当沈光耀英勇就义看向镜头的时刻,我小声的在心里说,不要独白不要独白,结果还是独白了。其实我觉得这段如果导演处理成静默,加入他回忆的回忆的两个画面,一个是母亲的流泪的画面,一个是小孩被炸死的画面,他的感受会更具有感染力。在他冲向轮船的时刻,只要微笑就可以了!这样的冲击力会比直接说“回家”要好得多,因为每次英勇就义的时候,你总会知道是“回家”!
1920年代的故事,以陈楚生主演的吴岭澜寻找内心真实为题,以那个时代学术氛围最浓郁的清华校园为背景。那个时代被称为民国,很多文青都喜欢的时代。我认为导演是在这一段故事中点题,作为电影中最早的时代,作为国家灵魂的清华校园,导演确实让我们看到一代清华精神,在青春躁动的日子去思索生命,探寻内心的真实,在学问上一丝不苟,扎根深究。那些后来赫赫有名的大师们,人生也是这样一点点过的呀,该有的人生困惑一样不少,该自我努力的阶段一点也不松懈。
校园一直是一个特别容易让人钟情的地方,尤其是像清华这类校园更是很多人的向往。电影中给我们展现的那个时代的清华,其迷人之处不仅仅在于有大师,更在于它对学生个性的包容性,甚至可以说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己所长,找到自己,认清自己,这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简单地去给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脑力劳动者,更不是让学生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所以我们看到吴岭澜不想转系的时候,校长梅贻琦让他去寻找自己内心的真实,而不是别人都说实科好自己就随波逐流。
后来吴岭澜领悟到:“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
“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过这些,觉得这些是重要的。“
在这段故事里感受最强烈的还有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震撼感,西南联大的校园里,体育课上冒着大雨跑步的学生们,躲避空袭也会在山坳中继续听讲的学生们,在容不下一张课桌的年代里仍旧书不离手的学生们,那些场景,着实让人泪目。
四段跨越时间与空间相互交叉的故事,每一代人的相似与不似,其实对我们后来者都是一种影响,影响我们去思考人生、内心的真实与悸动。不得不说,世俗确实很强大,我们常受影响也无力改变:到了结婚的年龄不结婚就是笑话,浪迹天涯的生活就是种罪过,结婚生子安稳的过活就是生活的真谛,是的是的,就这样吧,一点一点妥协,一点一点麻木,忘记了自己的珍贵,也丢掉了自己主宰的勇气。
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呢?其实电影早就给出了答案:心中怀有最大的善意去坚守内心深处对自己生命价值最真实的渴望,有情有梦,无问西东。
就像张果果不再计较四胞胎父母是否要讹诈,为了内心的善良,一定要去帮助他们;就像王敏佳不再计较自己是否青春靓丽,为了内心的爱情,一定要找到爱人;就像沈光耀不再计较自己的生死存活,为了内心的大爱,一定要保家卫国;就想吴岭澜不再计较学什么才是好的,为了内心的真实,一定要学有所成。
愿我们这一生,都能有情有梦,无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