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则徐则林
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3日下午1时,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75岁的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理由是“在伟大的美国诗歌传统内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鲍勃·迪伦被大家所熟知的身份是一位传奇的摇滚、民谣歌手,他的歌曲关心政治、关心社会,大多都是反战的,非常的具有人文性,他对美国本土民谣影响非常大,歌曲里表达的满满的都是诗意,以及浓到化不开的乡愁!对于世界音乐的贡献有目共睹,而世人也通过各种奖项对他的贡献给予了肯定。
鲍勃·迪伦从出道至今获奖无数,格莱美奖、奥斯卡奖、普利策奖和一个金球奖,2012年奥巴马还给他颁发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今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奖,将文艺界所有的最高奖项悉数囊括。这我就理解不了了,难道那些耀眼的奖项还不足以证明他在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吗?
好吧!如果觉得这些奖项还不够,非得要给一座诺贝尔奖才罢休的话,既然诺贝尔从最初就没有设立音乐奖,那么和平奖总是有的吧?反正他创作了很多反战的歌曲,那就给他颁发一个和平奖啊,为什么要将一个文学性的奖项颁发给一个音乐家而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家,这是我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每年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家,诺奖的评委会让这部分群体情何以堪!
鲍勃·迪伦在音乐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上所做出的所有贡献,跟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关系?他唯一写过的书就只有一本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以及一本自传性的回忆录,主要讲的是他从事音乐以及人生的心路历程,出版方本身对这本书的市场定位就是给歌迷和其他音乐爱好者的,而不是普罗大众。
将歌词当成诗进而成为了一位诗人,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自古诗与歌本来就不分家的吗!我也不是说一位音乐家就不能成为作家或诗人,跨界成功的例子不在少数,之间的身份也并不矛盾,你可以在是一位音乐家的同时也是作家、诗人、画家等,但从文学作品的体量上来看,与其他很多文学作家相比,鲍勃·迪伦的作品少之又少,并且鲍勃·迪伦那部超现实主义小说与那部自传也与一般人定义的文学作品有着天壤之别,据瑞典科学院常任秘书萨拉·丹尼斯所解释的,总结一下大概的意思是说今年诺奖颁发给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写的歌词的非常的诗性,这也太任性了吧!

自从有诺奖以来,哪位文学奖得主不是写了非常多的作品之后,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个人风格以及影响力才得的奖。
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讨论,与之相比,我个人更愿意看到的是陪跑了7年的村上春树得这个奖。
纵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历史,评选委员会考虑的是作者作品的纯文学价值,而不是以作品的在商业上以及市场上的成功来衡量,评判的标准是文学的严肃性。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获奖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苦大仇深、不受待见、日子过得不怎么样!”,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至始至终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与原则。

不过理性的去分析,与莫言(2012年诺奖得主)的作品相比,村上春树的小说少了批判性;和艾丽丝·芒罗(2013年诺奖得主)相比,村上春树的作品又缺乏一定的本土性。因此,这两年村上春树没有获得诺奖并不冤枉!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认为村上春树近年来虽然呼声很高,可他的作品通俗性比较强,换句话说就是在市场上很畅销,而畅销意味着作品的深度不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思想、有深度的人本身就不多,反言之畅销就代表了肤浅,只有难啃的才是好作品。因此,村上春树才至今都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的作品还入不了诺奖评委会的“法眼”。
当然很多人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林少华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村上春树作品的译者,他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不是一般意义的通俗文学,而是具有智性和审美追求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他曾表示,从村上春树的作品文学性本身来说,是配得上诺奖的。
总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鲍勃·迪伦,我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毕竟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音乐人身份,而不是一位作家或是诗人。如果对于他的贡献一定要用一座诺奖的奖杯去证明的话,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和平奖,而不是文学奖!
PS: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