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第十二章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为政篇》第十三章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什么才是君子。君子说:“先将要说的做出来,然后再说。”
学习心得:
1、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体制,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
大学里设置各个不同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的其中一环。
所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人不是人,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制作出来的工具。
这在孔子看来,就是“器”。
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器物来培养,比如说,我学一样技术,有一技之长,却不考虑其他能力的提升,那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当未来有新的变革,有新的商业模式,取代了现有的技术,那么人就会变得很被动。
一个画家,如果只会画画,那么他就只是个画画机器。
如果,他不但会画画,还能用通俗地语言向人们讲解自己的作品,可以轻松地把自己的作品卖出去,那么他就成为了个体经营者。
如果,他还懂得培训,能培养出优秀的作家,一边收取学费,一边帮学生卖画,那么他又多了一重身份:生意人。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是发明家,他发明了电灯。
事实上,他另一个身份是企业家,把技术变成商业,用商业把技术推广到全世界。
君子不器,按照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斜杆青年。
如果未来不确定性发生了,影响到了我现在的主业,但因为我有“不器”的思想和准备,我一样可以用其他的能力养活我自己。
所以,君子不器,大大提升了个人的反脆弱性,和减少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感,这种思维可以让我变得更加淡定。
2、君子和小人,不是单一的概念,二者构成了一个整体,它同时存在一个人的体内。
你可以说这个人是小人行为,但你不能说这个人是个小人,因为他一定也有君子的一面。
带着这种思维看人,就立体了许多,能让我卸下防备,减少对抗,增进和谐,皆大欢喜。
我曾经在书院遇到过一位“易经大师”,有成百上千的弟子,给人感觉高深莫测。
他说看一个人的微信头像和出生年月就可以给这个人算命。
我让他看了我的微信头像以后,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你身边有小人,要注意提防”。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笑,如果要这么说的话,谁身边没有小人?
心理学有个专业名词,叫“前提假设”。
你带着小人之心看人,所有人都是小人,所有人都可疑。
小人,是一种被动还击的人格,之所以对方会对你表现出小人的一面,那你也得反思一下,是你的哪些行为激起了对方的人性中的恶。
回顾一下疫情期间,“澳洲跑步女”、“留学生许可馨”的悲惨案例,仔细思考一下,他们是如何成了众矢之的?
他们的罪行比那些杀人犯,强奸犯,人贩子还重吗?并没有。
但为什么他们遭受的唾弃和谩骂远远超过了这些人?
因为,他们的行为彻底激发了所有国人的人性之恶,当时我自己看到这个新闻都气得不行。
在我们眼里,在疫情期间“作死”的这些人都是败类,小人;而我们对他们的肆意谩骂和侮辱,在他们眼里,又何尝不是小人呢?
想到这心里不禁一凉,我们太容易不自觉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别人,却忘了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也在沦陷。
所以,当能说会道的子贡,问老师,“何为君子?”
孔子看了看平时有点爱说大话的子贡,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先做了再说”。
这句话表面上在告诉我们言行一致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实际上,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减少自身体内小人的成份,把自己做好,就是在通往君子的道路啊。
网友评论